胡玉缙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辛亥革命网 2013-05-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现代文学家、学者胡玉缙,于清季曾任学部员外郎、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入民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辛亥革命后,于
 

  近现代文学家、学者胡玉缙,于清季曾任学部员外郎、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入民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处长,接收太学器皿等文物。抗日战争爆发后返里,专事著述。尤致力于目录之学研究,半生精力用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究,自称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编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六十卷、《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补正》二卷、《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二十四卷以及《说文旧音补注》等作。

  胡玉缙(1859-1940),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字绥之,号许庼,早岁肄业于正谊书院。光绪十四年(1888)任江阴学古堂斋长。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福建兴化教谕。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次年东渡日本,考察政学。著有《甲辰东游日记》。光绪三十二年(1906)补学部主事,升员外郎。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礼学馆纂修,后任京师大学堂讲习。入民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传有轶事:蔡元培于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一篇文章。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翔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后成为著名国学大师的胡玉缙在当时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可出乎预料的是,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感激,还给蔡元培写了一封抗议信。

  原来,问题出在蔡元培让下属写的信中的个别字上。信的全文是:“奉总长谕:派胡玉缙接收(教育部)典礼院事务,此谕。”按字面理解,“谕”和“派”两个字是上级对下级的,包含着必须服从的意思。而胡玉缙这时还不是教育部雇员,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他感到不是滋味。特别是“谕”字,本来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一个“特定词”,所以,胡玉缙认为无法容忍。

  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抗议信后,内心深为不安。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称“责任由我来负责”。

  因部属拟稿用字失当,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向人道歉,此事看似虽小,但从中折射出的这种律己不苟的高尚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

  1912年,在蔡元培(时任教育总长)的关心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聘请京师大学堂教授胡玉缙,于1912年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处长,主任,以国子监为馆址,开始收集接收太学器皿等各方文物。

  抗日战争爆发后返里,专事著述。音韵之学,考订子史、辨章学术,旁及金石目录。生平孜孜撰述,积稿等身,毫而不倦。他尤致力于目录之学研究,半生精力用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究,自称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编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六十卷、《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补正》二卷、《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二十四卷等。主要著述尚有《甲辰东游日记》六卷、《说文旧音补注》《说文旧音补注》、《许庼学林》、《许庼经籍题跋》等。又有《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补编》,遗稿由王欣夫整理成书。藏书甚富,章钰、杨树达均为其《雪夜校书图》题诗,家藏有李文田的抄本《元史地名考》5卷。其藏书之名,与叶昌炽、王颂蔚齐名。

  惜在胡玉缙去世时,所著多为遗稿,除《乡试朱卷,光绪辛卯科》、《胡玉缙书札》、《说文旧音补注》一卷,补遗一卷,补遗续一卷,改错一卷(清光绪14年(1888)江阴南菁书院出版)。胡玉缙所作大都为后世出版。据载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缙撰,1998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许庼学林》胡玉缙撰,1958年由北京中华书局版社;《写本经典释文残卷书后[敦煌资料]》胡玉缙著,1999年由兰州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文献卷(一)甘肃文化出版社;《周孟舆先生传》胡玉缙撰,民国22年(1933)影印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