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藏书家张钧衡(3)

辛亥革命网 2013-05-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钧衡家不仅是名噪一时的儒商巨富,而且是清末民初重要徽州籍藏书家。幼喜读书,闻乡先辈鲍廷博、刘疏雨等遗事,慨然仰止。,民国藏书家

  是印印面刻“钧衡长寿”四字白文印,边款以赵之谦魏碑笔意法,刻:“拟汉祀三公山碑篆意,恂谙游刃。”用“游刃”二字结语,可见作者以此为得意之作。恂谙即民国著名篆刻家童大年。童大年(1874~1955),原名嵩,字醒庵,又字心安、心庵、恂谙,号性涵、性堪、小松、心龛。松君五子,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所居曰安居、依古庐、雷峰片石草庐,上海崇明人。流寓杭州,后居上海。西泠印社元老。幼承家学熏陶,七龄即习篆刻,研读《说文》,书画、金石无一不涉,而以篆刻为首。平生刻印极多,出版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等。另有未出版的流传本《瓦当印谱》、《无双印谱》、《抚古印谱》、《古人名印存》、《肖形图像印存》等。一九零四年西泠印社曾出版《现代篆刻》一至九集,每集每家一页,而第八集《童心龛印存》为童大年一人之作,其时童氏刚过三十岁,足见其成名之早,影响之大。其书法四体皆能,篆书功力最深。作花卉,以书法行之。从边款中我们可以获知,此印拟“三公山碑”之篆意,再细观此印,文字笔意结体得“三公山碑”神髓,生动而古拙,童大年篆刻取法之广泛,运用之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褚德彝书金绍坊刻张钧衡小影端砚

明·邢侗、湯貽汾銘張鈞衡藏隨形端硯

  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张钧衡撰《适园藏书志》十六卷(张氏家刻本)。本目分类依《四库全书总目》,每书先录书名、卷数,下注何本,举撰人之仕履,述作书之大意,行款尺寸有异同,必详载之,先辈时贤手迹题跋校佛岁月源流,悉为登录,藏印间收一二。如《周易》六卷,旧钞本,魏王弼注,并考其与山井鼎所记之古本合,又依次详录每卷书中之衍字,脱字,并以行款笔法的异同证明此书后两卷为补配。又评价优劣,如《谈易余言》五卷,称“虽与朱子本义异同,而仍不失为洛闽之传。”并注明刻印的精讹,《东莱文集》十卷著为:“明刻黑口本,是明中叶所刻佳本也。”目录还定所藏的批校是否为名家手笔,又录牌记以明刻者,记藏印以示书之流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