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曹元弼的治学精神

辛亥革命网 2013-05-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自章太炎物故后,在苏州中,国学大师曹元弼可以算是硕果仅存之泰山北斗了。曹元弼虽然因书法欠佳而影响功名,因眼疾而有碍读书写作,但
 

  自章太炎物故后,在苏州中,国学大师曹元弼可以算是硕果仅存之泰山北斗了。曹氏三兄弟在苏州声名赫赫,兄曹元忠国学大师,二兄曹元恒,人称御医曹沧州的便是,他其实是个儒医,也以研究学问为主,曹元弼行三,室名复礼堂,世居阊门西街,虽然因书法欠佳而影响功名,因眼疾而有碍读书写作,但他却用毕生精力致力于经学,尤善《仪礼》,更兼史学精湛,成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所著有《孝经学》七卷、《礼经学》七卷、《礼经校释》二十二卷、《周易郑氏注笺释》十六卷、《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四十卷、《复礼堂文集》十卷、《复礼堂述学诗》十五卷,令士林叹服。

  曹元弼(1867-1953),清初其祖先自安徽歙县迁到江苏吴县(今苏州),所以应是江苏苏州人。元弼,字谷孙,又字师郑,一字懿斋,号叔彦,亦作叙彦,晚号复礼老人,又号新罗仙吏,室名复礼堂。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正月初八日酉时,卒于农历癸巳(1953年)九月十五日丑时,享年87岁。

  元弼生而奇慧,三岁,祖父教以八卦奇偶,颇能辨别。四岁,父亲教以易本义前卦歌,及四子书,群经已能通晓大意。1881年以童试第四名进入学宫受教。元和(即苏州)训导唐毓和阅之考卷,心生佩服,乃将女儿许配于他。1885年入江阴南菁书院肄业,向黄以周问学。当时大江南北才俊贤士云集南菁书院,朝夕切磋学问,他尤与张锡恭、唐文治交往甚笃。同年夺得拔贡生第一名。江苏学政黄体芳亦是非常赞赏,在其卷后加批:“他日当以经济气节名世。”不久取得本省乡试第二十七名。1886年赴京参加会试,与孙诒让论礼甚为满意,并与其子孙绍箕建立昆弟交。

  1889年,母亲逝世,悲伤非常,撰《北堂侍立记》以志懿德。居丧时,对历年读礼之条记进行整理,撰成《礼经校释》二十二卷:校者,校正经、注、疏之讹文;释者,阐释经、注、疏之隐义。“自唐朝贾公彦疏至清代胡培翬正义,都只是顺其上下,推其本意,正讹补脱,逸衍改错。其说之异于注者,推其致误之由以订正之,务求按之经而合,问之心而安。”1891年刊成行世。当时学者李慈铭、王颂蔚评价颇高。

  1894年会试中选。因为眼疾没有参与廷试,1895年补考殿试,当时殿廷试崇尚书法,习以成风,自幼因为过于勤奋,眼疾严重,不能作楷书,阅卷者既把他的卷子列为二等。御史熙麟参奏,奉旨提卷呈览。翁同龢面奏说“曹元弼虽写不成字,实大江以南通经博览之士”,最后因字迹模糊,降列为三等五十名,委以内阁中书之职。翁同龢叹息说:“经生安能与时流争笔画之工哉!”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延揽其为广雅书局总校。1895年,父亲逝世,悲伤万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