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逢元与《补晋书•艺文志》
辛亥革命网 2013-04-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近代文史学家黄逢元,以所撰《补晋书·艺文志》最为著称。在《补晋书·艺文志》五家(丁国钧、文廷式、秦荣光、吴士鉴、黄元逢)中,独黄逢元此书每类撰有小序。
黄逢元(1863—1925)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少云,号木父,一号潜庐,别署碧山。室名怡云室,亦作怡云堂。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举人,官广西候补知县,投牒未久,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民国十四年卒。年六十三岁。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怡云室文集》六卷、《怡云室联语》等。
杨世骥对近代文学可谓全史在胸,1941年问世的《晚清文学史话》,为世人勾画出一幅相当完整的近代中国文学版图。他根据掌握的材料,将近代文学划分为散文、骈文、诗、词、曲、小说、翻译七个部门。散文收王闿运、廖平、宋育仁、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萧穆、贺涛、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章炳麟、邓实、田北湖、刘光汉、黄侃、康有为、杨深秀、谭嗣同、樊锥、梁启超、吴贯因诸人;骈文收李慈铭、王式通、李祥、孙雄、屠寄、黄逢元、皮锡瑞诸人;诗收邓辅纶、邓绎、高心夔、曾广钧、易顺鼎、何承道、程颂万、饶智元、陈锐、樊憎祥、黄兆枚、沈曾植、陈三立、袁昶、陈曾寿、胡朝樑、曹用晦、王浩、范当世、俞明震、张之洞、张佩纶、柯劭忞、张祖继、王懿荣、李葆恂、李刚己、郑孝胥、陈诗、郑沅、郑孝柽、吴观礼、李宣龚、黄绍基、宝廷、盛昱、陈书、陈衍、林旭、叶大庄、何振岱、江瀚、夏敬观、杨增荦、华焯、胡思敬、沈瑜庆、黄读山、苏玄瑛、李息、丘逢甲、黄遵宪、夏曾佑、蒋智由、吴樵诸人;词收王鹏运、端木採、许玉琢、郑文焯、沈世良、刘炳照、冯煦、冯涛、文廷式、胡越、况周颐、朱祖谋、张尔田、夏孙桐、刘毓盤诸人;曲收姚华、王国维、吴梅、刘富樑、王季烈、童斐、任讷诸人;小说收李宝嘉、吴沃尧、王浚卿、葛啸侬、彭俞、曾朴、李涵秋诸人;翻译收严复、王韬、辜鸿铭、林纾、王昌寿、陈家麟、曾宗鞏、王庆骥、王庆通、魏易、周桂笙、方庆周、罗季方、徐念慈、伍光建诸人。这是他为尚未完稿的《晚清文人志》列出的作家阵容,不啻为一幅较为完整的中国近代文学地图,其视野之开阔,材料之丰富,迄今鲜有超越者。文内将黄逢元收入骈文作家,说明黄逢元已与当时著名的作家李慈铭、王式通、李祥、孙雄、屠寄、皮锡瑞诸人并列。
黄逢元长于诗词,善题联语。黄逢元撰《怡云室联语》(民国铅印本),黄逢元《挽王闿运》云:
“献策即还山,文中子门墙有诸将相;
投竿不忘世,周尚父耄耋为帝王师。”
长沙桃花井位于芙蓉区,北起织机街(2004年拆建为人民西路的一段),南止小瀛洲,街中桃花井上世纪80年代仍在使用。《善化县志》载:“桃花井,织机巷尾,都司署右。”桃花井虽为幽深小巷,却是旧时戏班荟集之区。据民国《长沙市指南》载,民国元年(1912)徐辛园组织“豫同”于桃花井,“延聘沪汉名伶之优等者,排演迎合湘人心理之戏剧,其营业之盛,殊足惊人”。1913年黄逢元为豫园戏班题联云:
“至今犹想休明鼓吹时,经几度繁华,江南风景花开落;
从古多称悲歌慷慨士,到此间游戏,塞北关山雁去来。”
民国七年(1918),又有李某组织“潇湘第一台”于此。黄逢元亦有联咏桃花井戏台,联云:
“饮水能歌,桃花古井桃花扇;
望瀛可按,第一仙人第一台。”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王重民著录略云:“《怡云室文集》六卷(民国十二年长沙排印本。)民国黄逢元撰。逢元别涉传记,时又精思。如卷一丧状驳议。谓某甲出复大宗,所后父母俱没,虽本生父母尚存,宜服杖期,据礼经斥甲因本生父母,在自称不杖之谬,颇能通知礼意。后汉书论赞钞序,谓刘知几史通讥范晔后汉书每卷立论,其烦已多,嗣论以赞,为弥甚。逢元据《隋书经籍志》载范书九十七卷,别出赞论四卷,知唐以前赞论本属别行,知几所以致讥者,盖因唐时试士,范书设科,学者为便所研求合赞于论。知几见此,昧其本始,遂尔致讥,非晔之过也。可谓读书得间,深晓古人著作体裁。卷中多骈俪之作,颇以词华富艳见长。……惟清末之际,新旧纷呶,士不悦学,逢元发奋著述,勤心纂辑,自是一时之杰,正不必以偶有疵瑕苛加评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