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甘肃社会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试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甘肃社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运动。轰轰烈,试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甘肃社会,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干余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首次把民主共和的旗帜插遍了中国大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的甘肃人民也以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向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进行了勇猛的冲击,但是,由于甘肃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辛亥革命在甘肃的发展却是困难重重。历尽维艰。从而成为十八个省份中晟未宣布独立的一个省份。甘肃人民响应辛亥革命的过程既和全国范围内的斗争紧密配合。互相支援,又因甘肃社会的特色而独具特点。探讨革命前甘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革命的过程,对于我们探究甘肃地方史和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来进行探讨这一问题。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设陕西左右布政使司,其中右布政使司先设巩昌(今陇西),后迁兰州,这是清代甘肃设省的开始。乾隆二十九年f 1764年)清又设陕甘总督府于兰州,辖今青海、宁夏及新疆各地区。光绪十年(1864年),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由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的军政体制,开始在新疆单独设省。这样,到辛亥革命前,甘肃辖区包括今甘肃全部、青海和宁夏地区。辛亥革命前。甘肃社会和全国一样处于满清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压榨之下,但是由于甘肃地处西陲,僻远落后,和全国相比,甘肃社会封建势力的落后性与顽固性更甚于全国。赋税沉重,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重要特征。前清以来,和全国一样,甘肃的赋税制度也实行摊丁入亩,即丁税并于地亩随粮交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甘肃(附青宁两省)实有土地182805顷又77亩,和前清户部统计相比,土地失额达47931顷之多,征银224578两,和前清相比,多征5375两。在土地数额减少的情况下,地丁银不但不相应减少,反而多于往昔,大大增加了甘肃人民的负担,除地丁税之外,还有各种杂赋,名目极为繁多,如朝觐、课税、地税、年例科价、屯丁草价、丁站,农桑、匠价(匠籍免役金)、药味、脚价、茜草折价、铺垫、花红旗匾等,这些杂税,大多是清朝各地的特产和各种免役代金㈦。实际上是对甘肃人民的直接勒索和超经济掠夺。虽然每年只有数千两,但征收时官吏往往上下其手,从中渔利,成为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的手段。  

 甘肃由于交通不便,军民粮食从内地运输极为困难,于是实行“仓储”制度,官办的主要有常平、采买。民办的主要有义仓、社仓等。常平是为各官僚、军队荒时食用,而采办则是由官府当地向农民低价购买粮食,义仓,社仓是民间为赈灾救荒作准备,由各地豪绅备办,实际上,仓储制度是官僚土豪鱼肉人民,勒索生财的一种无肚手段,他们或“以钱折银,以多报少’,或以上色易下色,以仓斗抵市斗,以折色报平色,层层渔利,周转愈多,则获利愈多”,从而使仓储制度成为清政府在甘肃的一种苛政。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把对外赔款进行各省分摊,甘肃每年要担负三十万两。清初以来,甘肃由于地上荒僻,收入太少,财政由陕、川、豫等省“协饷”解决,即财政支出由各省帮助解决,但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夺和赔款勒索,各省自顾无暇,辛亥革命前运到甘肃的款项大为减少。为了摆脱财政困境,甘肃地方当局遂以‘‘新政”为名。加税加征进行搜括。如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由曾国藩创设的厘金制度这时改为‘统捐”,裁撤原有厘卡,另设专局进行收捐,看似简化了抽捐手续,实际上是加重了对商民的盘剥,“大布统捐,百货统捐而收款较前数倍”[4J。并且加征罂粟、地税、烟、酒税等。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盘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