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网坎坷路径: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互联网(3)

辛亥革命网 2010-08-06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唐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互联网经过近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我国网民数达3.38亿。 ,中国上网坎坷路径: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互联网,

  所谓域名,就像是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用符号化的域名与特定的IP地址一一对应,又像是给难于记忆的IP地址穿上了易于辨识的“衣服”。记忆容易了,访问网上资源自然而言也就容易多了。钱华林知道,“.CN”正是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InterNIC)指定分配给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但需要一个符合条件的中国机构进行正式申请。

  中国上网

  1990年12月,钱华林借着在美国开会的机会,想注册“.CN”这个域名,结果发现这个域名竟然在1990年10月就已经被注册完毕了,而注册人是一个叫T.B.Qian的人。

  钱华林吃了一惊。

  幸好,只是虚惊一场。

  回国后赶紧一查,钱华林发现,这个注册者其实是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教授钱天白。

  而协助钱天白注册“.CN”这个顶级域名的,还是德国的措恩教授。

  1990年10月19日,措恩向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出了申请“.CN”的预约,询问这个域名是否有空缺,并在10月24日将这个预约通知了钱天白。

  当时,域名这个概念即使对于专业从事网络技术的钱天白而言,也是完全陌生的。为此,钱天白在11月3日专门向措恩写信咨询了很多相关的具体问题,比如“什么是域名服务器?”“为什么要设两个域名服务器?”等等。

  11月26日,措恩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申请了“.CN”顶级域名,承接这一域名的,是被简称为CANET的国内科研网。

  措恩在“管理联系”一目中填上了钱天白的名字,而在“技术联系”一目中填上了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12月2日,等待批准中的措恩把申请信和相关附件转发给了钱天白。

  12月3日,措恩教授收到了同事阿诺·尼泊转发的通知,“.CN”域名申请得到了批准。同一批通过申请获得顶级域名国家和组织有4个:

  .CN 中国

  .EG 埃及

  .HU 匈牙利(科学院)

  .ZA UNINET项目组

  从注册之时起,“.CN”域名初级服务器就一直由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着,直到中国直接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后,卡尔斯鲁厄大学和中科院联合向InterNIC说明了情况,将域名服务器挪回了中国。

  199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CN”服务器的设置。由中科院网络中心负责“.CN”顶级域名的注册和维护工作。当时,钱华林担任“.CN”域名的技术联络官,钱天白任行政联络官。

  从此,Internet逐渐开始在学界发挥作用,越来越多最新的科研成果都通过它进行传送。

  民用启程

  真正让Internet在中国公众中开始小有名气的,是一次由几名大学生发起的全球求援。

  1995年3月初,清华大学92级女生朱令突患疑症,陷入昏迷,生命垂危,却始终没有查出病因。

  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诚和几个同学一起将报刊上发表的关于朱令病症的报道译成英文,通过Internet向全球发信,邀请多国医学专家远程会诊。

  信件发出仅3小时,回信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两天之内,世界各地陆续回信1500多封,30%的信认为是“铊”中毒,这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这个故事影响深远,它改变了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而此前,“就算那些捷足先登者,也都倾向于认为,那(互联网)是美国人吃饱了没事干才弄出来的玩意儿。”(引自《中国的新革命》 凌志军著)

  其实,“朱令事件”发生之前,已经有个别先知先觉者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并开始着手在民间推广。

  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在美国一经出现,留美学生田溯宁便感到了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战略意义。这一年,他与丁健在美国成立了亚信公司。最初的计划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中国企业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介绍给美国,同时将美国经济及美国企业的信息传递给中国。

  但是,他们的计划迟迟未能实现。1993年,全国只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机房里有一条电话线能通向互联网,还经常要辗转几个小时才能连上。亚信的豪情壮志无从施展。

  与他们同样敏锐的人还有一个,马云。这个杭州英语教师1995年以翻译的身份到美国帮朋友落实一笔投资。最终,这笔投资没有达成,马云却被热情的前同事比尔领去西雅图参观了一个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制作商业推广信息,放在网上。

  马云尝试着在网上搜索中国企业的信息,结果一无所获,这反倒让他觉得,自己发现了莫大的商机。

  1995年4月,马云注册的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只有三名员工的小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涉足互联网的商业公司,经营一家名叫“中国黄页”的网站。

  马云带着业务员,不厌其烦地向一个个客户描述互联网的神奇,然后向他们要资料,通过EMS寄到美国,将页面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客户看,并向他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图景:这些信息将在网上被全球几十个国家搜索到,这将为开展国际业务提供极大的便利。

  马云的努力逐渐有了起色。虽然他制作的企业信息非常简单,但在1995年,互联网上的中国网站极少,所以依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杭州望湖宾馆是当时惟一能在网上查到的中国宾馆,适逢世界妇女代表大会,许多世界妇女代表到杭州后都专程去看望湖宾馆。而钱江律师事务所上线之后,因为留的是一个律

  师的家庭电话,这位律师总是在半夜三更接到国外打来的长途电话。

  而丁健和田溯宁后来选择了一条与马云完全不同的道路——与政府密切合作。

  1995年3月,亚信加入到国家科委的互联网宣传计划中,为中国人讲解什么叫“IP”,什么叫“互联网”。这让他们得到了国企的信任。

  1995年到1996年初,被认为是世界互联网的起点,“网景”和“雅虎”先后上市,互联网的民用前景一片光明。为此,中国电信开始行动。他们向美国Sprint公司租来一条64K的线路,打算在北京和上海建设两个试验网络。

  当时,在中国电信的视野里,只有亚信公司这一家企业。就这样,亚信拿到了在国内的第一个订单,价值几十万美元。

  亚信要做的,是从美国买回全套的网络设备,用一条光纤把北京和上海连接起来,再与美国连通。然后,在上面开通第一个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中文环境。为此,他们为中国申请了第一批互联网IP地址,以吉利的“168”开头。

  随后,中国筹建网络设备的大幕拉开。在完成这次实验性连接后,中国电信开始筹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教委也开始着手立项筹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再加上1996年9月开通的金桥网,和由“三角网”发展壮大而来的中国科技网,构成了我国最早的四大网络。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亚信急切需要人手,可是在全中国也找不出几个懂互联网的人。中关村当时流传的笑话是,“只要能拼写出Internet,就可以到亚信上班,拿高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