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收复南沙群岛的回忆

辛亥革命网 2014-09-05 14: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何炳材 查看:

1946年7月,“太平”、“太康”、“永顺”、“永宁”、“永腾”、“永泰”、“永兴”、“永定”八舰由美国远航回国,略事休整,我们即抓紧时机,派出舰队和人员前往收复南沙和西沙群岛

  舰队和人员的组织

  1946年7月,“太平”、“太康”、“永顺”、“永宁”、“永腾”、“永泰”、“永兴”、“永定”八舰由美国远航回国,略事休整,我们即抓紧时机,派出舰队和人员前往收复南沙和西沙群岛。

  当时决定由海军总司令部(国民党政府)选定排水、吨位最大,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为旗舰,与永兴舰(扫雷舰),中建、中业两艘坦克登陆舰组成收复南沙和西沙舰队。任命海军上校林遵为进驻西沙、南沙群岛舰队指挥官,兼管进驻南沙工作,海军上校姚汝钰辅之,兼管进驻西沙工作。海军总司令部的参谋张居烈参与海军进驻南沙、西沙群岛的组织工作。舰队指挥部的参谋为林焕章,航海官为戴熙愉。太平舰(舰长麦士尧)和中业舰(舰长李敦谦)为一组进驻南沙;永兴舰(舰长刘宜敏)和中建舰(舰长张连瑞)为另外一组进驻西沙。随舰同行的还有接收和留守南沙太平岛的海军陆战队、无线电台、气象台工作人员共60人。

  内政部训令广东省政府派出接收专员。广东省政府任命麦蕴瑜为接收南沙专员,萧次尹为接收西沙专员。由于南沙、西沙划归海南岛崖县治理,所以崖县也派人参加。整个接收任务限令在1947年1月1日前完成,并建立太平岛上的无线电台。

  谈虎色变的“危险地带”

  当时我是太平舰的少校副舰长,从1936年起在海关的灯塔补给船积累了一些航行狭窄水道和登临海岛的经验,因此指挥官林遵和舰长麦士尧指定我为舰队领航员。当时西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可在航路指南查到,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只说这是“危险地带”。我当时接到这领航重任,心中也没底。在当时航海界中,对此“危险地带”有谈虎色变之感。但这任务无法推辞,而任务的成败,完全寄托在我身上。

  于是我四处搜罗资料,后来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的旧参考图,比例尺很小,水深点极疏,不适合航海之用。从这参考图中,只得知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大部分是由珊瑚礁构成,并多数为水面下的环抱着礁湖的环礁。全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东部有沉船数艘。

  太平岛算是最大的岛,面积也不过0.43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米,在良好能见度下,也只可在靠近8海里内才能看到。在天水相连的辽阔南海中寻找它,好比在“海里寻针”。

  太平岛四周被珊瑚所环绕,要登上该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能否找到这条航道,也是一个未知数。但当时我有一个坚强信念:“法国人、日本人能登上太平岛,中国人也一定能登上。”我要克服一切困难,不避艰苦,完成这收复祖国领土的光荣任务。

  仔细准备制定航行计划

  我以“人定胜天”的格言来鞭策自己,认真细心研究南沙群岛的形势和周围水深,以及南海的气候、风向、海流、海浪等,分析过去沉船多在南沙群岛东部的原因。

  我们还根据当时东北风季、南海的海流是以西南流为主这一要点,认定由西向东驶近太平岛,大致上逆流航行,对控制航速以搜索太平岛和找珊瑚礁间的航道是有利的。于是决定由榆林港开出后不直接向南沙群岛航行,而是先向南驶近越南东岸的华力拉角附近越南领海外,测定船位,然后向东驶向太平岛。虽然这样会多航行些里程,但既有把握找得到该岛而且可以保证航行安全。

  另一方面,由上海至榆林港所经各海区的气象、潮流、海流、航标和雷区等,也要深入调查研究。因为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我国沿海的灯塔、浮标等大部分未恢复,有些雷区尚未经过彻底扫测,海上常有漂雷出现。在过去一年内,曾发生过几宗商船触雷事故。海上治安也较差,华南海区海盗猖獗,对航船安全威胁很大,以上种种因素,都要在设计航线时考虑进去。

  经过短短半个月的研究、设计和准备,我们制订好全部航行计划和途中航队联络及指挥信号,并经上级批准按照执行。

  “接收大员”变成“劫收大员”

  1946年10月26日在上海集中,国民党国防部、内政部、空军司令部、后勤部代表及海军陆战队独立排官兵60人登舰。

  10月29日由吴淞口列队起航,由太平舰领航。沿途以信号灯、旗号或无线电话指挥和互相联系,开放雷达,加强瞭望,勤测船位,做好海图作业。同时搜索海面物标,注意来往船只的动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经过四天日夜航行,于11月2日驶入珠江虎门。广州行辕代表张蝾胜,广东省接收南沙、西沙群岛专员及测量、农业、水产、气象、无线电、医务等人员上舰。11月6日由虎门续航。

  11月8日抵达榆林港。舰队在榆林补给,向当地渔民了解南沙、西沙群岛的情况,并与驻榆林和三亚海军商量无线电联系计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