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4)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国防 作者:国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巩固国防与建设军队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必须全面加强国防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全面转型时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竞争性,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反复争夺的一个焦点,是国际政治军事斗争激烈较量的角斗场。中国的国情军情,规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能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更不能在外国后面尾随跟进。无论从现实和长远利益看,还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看,为了降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受制于人的风险,保持国防和军队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能力,都必须全面加强国防理论、国防体制机制、国防科技、国防力量等方面的自主创新。
 
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并非排斥对外开放和争取外援。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不是关起门来搞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安全关系日益紧密,闭关锁国不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国防和军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有机构成,应当善于借鉴外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益经验。要充分借助国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有利条件,拓宽面向世界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的渠道。同时,要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根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国防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
 
九、人民群众是建设和保卫国防的重要依靠
 
中国国防的基础来源于全国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行动。把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目标、力量和途径建立在人民群众基础之上,把国防当作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实行人民国防人民建,人民国防人民保,人民国防为人民,是坚持和运用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国防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尽管国防行为是一种国家行为,但其行为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和作为国家机器的武装力量,还包括国家授权下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只有动员全国人民自觉地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之中,形成党、政、军、民通力合作与齐心协力的局面,中国的国防才能得以不断发展。从国防建设的实践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领导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重要思想,也是我国国防建设一条成功经验。新世纪新阶段,充分发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防的优势,必须贯彻落实胡锦涛关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思想,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把国防建设事业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是战争年代我党我军赢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国际风云复杂多变,国家安全曾几度面临严重威胁,但由于党和国家在国防斗争中始终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依靠并充分发挥全民保卫国防的智慧和巨大威力,有力地遏制和战胜了外敌的侵略和挑衅,遏制和战胜了国内民族分裂分子等反动势力的破坏与捣乱,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新世纪新阶段的军事斗争,表现为更加复杂的综合国力较量,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保卫国防。要加强边海防军、警、民联防体系,维护边海防地区的安全;要建立军民一体的国防机制,重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在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确保战时能够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实行自卫,将国家的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战争能力,并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坚决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十、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和军事力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是一个大国,其自身安全与国际安全特别是周边安全环境密切相关,闭关锁国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只有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地区处于相对和平状态,中国才能获得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安全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在邻国遭受帝国主义战争侵略,并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等军事援助行动,支援邻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也是中国国防政策的目标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国防和军事力量维护世界和平,并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要坚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国防外交,积极为国家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战略服务。要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的侵略、欺负、颠覆行径。要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诉诸武力。要积极开展国防外交,务实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正、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武装冲突或战争;积极开展国际军事交流活动,采取与他国军事互信措施,增进军事互信关系;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核扩散,推动国际核裁军进程;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重视、支持并参加联合国的国际维和行动、国际反恐怖合作、国际打击走私贩毒行动和国际救灾救援行动。通过卓有成效的国防外交活动,充分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