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2)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国防 作者:国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巩固国防与建设军队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

 
三、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富国强军的总方略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本质联系,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经济建设主要是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并为国家安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主要是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问题,两者统一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可偏废。从新中同成立60年的实践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家中心任务的不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表现形式与政策重心也有所不同。但从国家战略全局上看,只要国家安全没有受到高强度的全面威胁,只要不发生举国迎敌的大规模战争,国防建设就要紧密配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在这个大局下行动。同时,经济建设要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因为强调国防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非忽视国防建设,强大的国防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发展经济、进行对外贸易和开展外交的重要支撑,没有强大的国防,强国富民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即使目标实现了也难以长久保持。古今中外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维护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加以保障,这被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视为立国之本,也是绝大多数国家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为了从容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与荣誉,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使中国的国防更加坚强巩固。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特别要完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牢记发展经济和建设强大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筹划和进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同军队和国防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商,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尽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计划,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保障有基础,发展有依托,军队和国防相关部门在筹划和规划国防和军队建设过程中,也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商,及时向他们提出科学合理的国防和军事需求,大幅度地迈开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建设国防和军队的步伐。通过平地密切合作,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地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最大限度地实行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人才与民用人才等方面的兼容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四、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是国防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军事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和军事斗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国防建设方面,中国始终不参与任何军备竞赛,从本国安全需求实际出发,保持和发展包括有限核力量在内的必要国防力量,完全是为了有效应对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不受任何侵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连续大幅度压缩军队规模,国防费开支长期处于低水平。在对外军事关系方面,中国从来不搞军事强权,不去侵略别国,不寻求军事势力范围和军事盟国集团的地缘政治目标,不寻求建立以军事扩张为基础的大国霸权体系,不需要也不会侵占任何国家的领土和利益,不谋求超出中国合法权益以外的任何权益,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尊重和称赞。在国防斗争方面,中国始终严守军事上自卫立场,历来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坚持防备和抵抗侵略。当侵略者把战争威胁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时,我们始终慎重使用国防力量和军事斗争手段,进行坚决反击,取得一系列自卫反击(还击)作战的胜利。
 
综观新中国60年来国防和军事斗争的实践,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必须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基础,以打赢战争为基点,以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为基本目标,按照积极防御的要求,指导国防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并对战争准备与实施进行全局、全过程运筹与指导。新世纪新阶段,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一要坚持战略防御与战役战斗进攻相统一,战略防御并非单纯的消极防御,而是攻防结合的积极防御。应在坚持战略上后发制人的前提下,把进攻作战作为达成战略防御的主要手段,即达成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和战略反攻的有机统一,力求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进攻,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一要坚持继承与发展人民战争相统一。始终坚持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要善于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情况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与时俱进地推动人民战争的科学发展。三要坚持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相统一。正确处理善战与慎战的关系,把战略指导的重心由“打赢战争”前移到“遏制战争”,拓展国防和军事斗争的空间,增强战略主动性和灵活性,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政治目的;当我被迫使用战争手段时,要部署对敌形成相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争取并保持完全主动的作战,有效控制战局发展,确保打赢战争。四要坚持后发制人与先机制敌相统一。在战略上坚持后发制人,做到政治上有理,军事上师出有名,外交上主动,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战的积极性;在作战行动上力求先机制敌,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先敌实施作战行动,给敌以决定性打击,打乱敌人的企图和部署,迫使敌人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迅速达成战略目的。五要坚持军事斗争与其他斗争相统一。军事斗争要服从并服务于政治斗争需要,以政治上的需要决定军事上的打、停,进、退,以军事上的胜利增加政治斗争的筹码,为最终以政治解决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政治外交斗争要积极配合与支援军事斗争行动,综合运用文攻武打,政治、外交、经济等多种斗争方式与军事斗争的密切配合,形成克敌制胜的强大合力。六要坚持快速应战与充分备战相统一。把快速应对战争威胁贯穿于作战指导和作战行动的全过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剥夺敌人的战机和能力,快打快收,降低战略风险,快速实现战略目的。为此,要切实做好应对战争的充分准备,高度重视平时的战备工作,多手准备,留有余地,把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估计到位,把准备做充分,确保在遇到复杂困难的局面时能措置裕如。
 
五、实现现代化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解决中国国防和军队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举措。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结束旧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并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全面启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划了国防现代化建设蓝图,着手解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其他强同在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方面的距离。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延缓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拉大了中国与其他强国现代化水平的差距。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否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直接关系到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特别是履行使命的核心席指出,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就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解决现代化问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特征,如果不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军队就难以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任,并将制约国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安全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因此,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部工作都应当围绕现代化来展开。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世界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应当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及具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加队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信息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国防观念、国防和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国防动员体制、国防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