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混战的原因和变化

辛亥革命网 2013-09-22 00:00 来源:家庭文献 作者:叶良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蒋介石势力侵入,其间约二十余年,四川各军阀混战迄无宁日,形成割据局面,最后演成“防区制度”。各军阀盘据一方,拥
 

辛亥后四川军阀混战的原因和变化

叶良一遗作  叶光宗整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蒋介石势力侵入,其间约二十余年,四川各军阀混战迄无宁日,形成割据局面,最后演成“防区制度”。各军阀盘据一方,拥兵自重,凡属防区内的民政,财政及委任官吏,悉由各军阀自主,政令不出于省门。各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招团成军,招匪也要成军。军队扩大了,就要人民负担。对于粮税,一征再征,有的防区预征到二十年或三十年,苛捐杂税达九十余种之多,四川人民深受其害。我亲历过这段历史,很早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特记述于后。

  我于前清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任新军十七镇(相当于师,四川仅此一师)的炮兵营长,驻守四川省军政府即成都皇城内。我在军阀混战的十余年间先后任南江、金堂县长,北伐时期任刘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第二混成旅少将旅长,驻防当时四川省会所在地重庆市区。

  1911年辛亥后我亲历过1915年的护国战争和护法之役,从1917年的川滇内战,到1926年的统一四川之战,再到1928年刘(湘)杨(森)之争,我目睹了各军阀为利害关系计,搞权力斗争。他们亦友亦仇,时而联合,继而兵戎。我经历了辛亥后的军阀混战和彷徨,在两次重大历史关头,我毅然选择了解职还乡。第一次是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我不愿意为袁氏及四川的爪牙服务,第二次是北伐胜利之时与国共破裂之际,我不愿意与蒋介石为伍,受人利用。1915年我再出大巴山重返军旅赴南充参加讨袁,到护国胜利, 滇军占据四川,后来竟演成川滇大战,1917年秋省长张澜不得不到北京设置四川省长行署,川军奉北京政府令移驻陕南,此时我学佛学书心切,在军中遁入空门,常去陕南寺庙参禅打坐,去石门拓字,去秀山拜师学书。1920年川军回川到1927年打败北洋军阀,实现南北统一,国民政府定都武汉,又出现“宁汉定都之争”,蒋介石竟敢背叛革命,屠杀人民。我趁刘(湘)杨(森)下川东之战,刘获全胜后,1928年底杨森亲来重庆与刘谈判,杨首先提出条件,“要求我旅归还建制”,见刘似有允意,我即趁机建议,“我国南北已经统一,今年蒋介石开始统治全国,四川应响应国民政府裁军号召,裁减我旅,以向中央和四川人民交代。”刘不允,会后我即趁夜谒刘,以同学私情向刘湘表明心迹并要求,“统一四川,杨不能。我不愿意归杨。刘军长身兼四川督理又兼四川裁军委员长,理应为各军起到带头作用,你应忍痛裁减我旅,以向中央和川人交代!”,刘终于同意并允拨裁军费,让我资遣全旅官兵回乡。一月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在重庆菜园坝召开裁军大会,我旅四团枪械悉数上缴军部,全国各报驻四川记者莅临现场,采访报道。我于1929年2月回到家乡巴中隐居,直到解放。此前的一些事实,皆为我目睹,我亲历,我在驻防重庆,筹备重庆建市之后,鉴于“内忧破裂,外患列强”,即国共破裂,宁汉破裂,同学同事争夺于内,北洋军阀勾结于外的局势,决心“解甲归田,谁也不能阻止!”我不顾同学同事刘湘、潘文华等人的再三挽留,愤然辞职还乡,彻底脱离军政。惟我年近八十,记忆力弱,仅就记忆所及,作概括叙述,以供史家参考。

  四川军阀混战的原因及主要事实

  一、推翻满清后,被封建制度压制的武官力求翻身,力图执掌军政大权,这是四川军阀混战的主观原因。

  鉴于清末叶,文人专政掌握兵权,炫耀显赫,各省总督和巡抚,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皆以文人掌握军政,自提督和镇(相当于师)以下的武官均归其节制。辛亥革命初期,保路同志军兴,四川武夫都认为自己翻了身。辛亥革命胜利后,推倒满清,建立中华民国,总统职位为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篡夺,各省疆吏都认为文武两不相辖,尤其是说,“我们武官该翻身了。”一般武官皆认为自己已经翻了身。民国初年,四川在全国首先主张军民分治也不能实现,继而主张川人治川。于是以一介武夫,一跃而为督军兼省长,如四川刘存厚、熊克武、刘湘、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杨森等各树一帜,自为风气,先后盘踞川省或一隅,拥兵称雄,演成二十余年的内战,诚为遗恨。

  二、四川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产生浓厚的封建割据思想,这是四川军阀混战的地理条件。

  四川据长江上游,地理环境险要,盆地四周群山环抱,川西沃野千里,陆有剑阁之雄,水有巫峡之险,确如李白所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四川自古就有三国割据时期的蜀国之称,它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天府之国,地理位置和物质条件有利于封建割据政权的建立与运行。四川军队由辛亥革命后改编的五个师约三、四万人,增加到1927年的刘(湘)杨(森)邓(锡侯)刘(文辉)四个国军,还有杂牌军,共计近百万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