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崛起的“领头羊”—— 国有企业(2)

辛亥革命网 2012-11-09 00:00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胡鞍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

  与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按行业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与各国行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中国在炼油、电信、汽车、金属等行业,集中度水平显著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见表2)。按各国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球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计算,美国和欧盟在炼油化工、制药、汽车等行业的全球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其世界500强企业占全球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1/4至1/3,中国目前只有炼油化工一个行业在2010年超过了世界行业总产值比重的10%,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是有没有垄断的问题,而是集中程度还远不够的问题。今后的方向仍然是提高集中度:一是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形成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制高点;二是提高其他行业的集中度,空白行业则应争取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提高研发投入与人才集中度。

  (三)从营业收入看,中国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与美欧日之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

   1996年,中国国有世界500强企业仅占全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0.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占0.1%,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99.4倍、102.8倍和125.5倍。随着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到2012年,已达到15.5%,其中非金融类央企占11.3%,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2.2倍、2.3倍和0.97倍。中国在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规模上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第二大国家,仅次于美国。

   如果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美企业是各国一流企业的第一梯队的话,那么进入中国或美国500强的企业则可以称为各国一流企业的第二梯队,在这个范围更大、企业数量更多的梯队中,很多企业都有潜力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一员。在中美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相对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时,中国500强企业和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差距也呈不断缩小的态势,由2010年的4.6倍,下降到2011年的3.6倍,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3.2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国有大型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的主体,2011年国有大型企业数为316家,占中国500强的63%,收入、资产、利润分别占83%、90%和82%。

   (四)从资产总额看,中国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与美国和欧洲的差距不断缩小

  在1996年,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仅为0.8%,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为0.01%。2012年,在美欧日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上升至14.8%(见表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上升至4.6%。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与美欧日企业间的相对差距由1996年的25.5倍、43.2倍、38.3倍下降到2012年的1.7倍、3.0倍、1.1倍。在危机年份,中国的占比大幅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危机—机遇”转化的基本模式,对于美欧日企业而言,危机是企业发展的寒冬,但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企业而言,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加速赶超、加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五)从利润看,中国企业利润总额已超过日本,与美欧的相对差异也逐步缩小

   1996年,中国大陆世界500强企业仅占全部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0.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占0.04%,与美国和欧洲的相对差距分别为160.3倍和114.9倍。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企业的利润总额大幅上升,并于2009年超过日本世界500强企业的利润总和,在全球金融危机走向尾声的2010年,占全部世界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已提高到13.5%。在2012年,中国大陆世界500强企业已占全部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11.8%,其中非金融类央企占5.0%,与美国和欧洲的相对差距分别为2.9倍和3.0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