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淮海地区现代化刍议

辛亥革命网 2011-03-23 00:00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安宇; 冯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淮海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辛亥革命与淮海地区现代化刍议,
 

     淮海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中心城市,北起山东省泰安市,南至安徽省蚌埠市,西抵河南省开封市,东止江苏省连云港市。该地区覆盖了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20个城市,总面积17.9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淮海地区北接京津唐,南连宁沪杭,处于现代化进程较快的苏南与胶东半岛两个地区之间,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浪潮中的两个波峰间的波谷,其现代化进程展示出了独特的区域特征。本文重点比较1912年前后该区域现代化的进程,展示其基本特征,探寻辛亥革命对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淮海地区现代化起步较早,从洋务运动时期就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进入‘求富’阶段之后,煤、铁、金、银等各种重要矿藏的开采次第进行。1875 -1891年间,全国共有近代煤矿企业14处,其中官办煤矿企业6处,后有2处改为商办,这样商办企业共10处。其中,淮海地区占有2处,即1880年的山东峄山煤矿和1882年的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年,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胡恩燮父子办理徐州利国矿务局,建立徐州第一个近代化的煤矿企业。胡氏‘仿效西法,集资采炼”,‘不请官本,一律由商集股办理”,用民营方式经营。同时胡氏父子学习西方的新式勘探技术,采用钻地机、吸水机、通风机等新式机器、设备来提高产煤量。胡恩燮父子的新经营方式和设备技术革新奠定了徐州煤矿现代化的基础,开启了淮海地区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此后,清末淮海地区一批知识分子、官僚、士绅在‘振兴本土工业,挽回漏卮’,白勺口号下,踊跃投资,购买新式机械,改进生产技术,创办现代企业。连云港的沈云霈、许鼎霖在实业救国的号召下,在家乡兴办实业。光绪十九年至三十三年(1895-1907年),沈、许二人凭借自己的身份与社会影响,采取直接投资与集资合股的方法,在海州、新浦、赣榆、宿迁等地兴办海州织布厂、海州面粉厂、赣丰油饼厂、耀徐玻璃厂等13家企业,约占当时全省企业数的1/l0。同时,电厂作为新兴事物也出现在淮海大地上,1910 -1911年开封人魏子青、杨少泉、杜秀升等集资银8万两,开办普林电灯公司,建成开封第一座电厂。据统计,1895-1911年整个淮海地区约有30家左右的近代化企业。如果说榨油厂和面粉厂多少属于农业时代的话,那么矿山、玻璃厂、电厂的兴起则直接推动淮海地区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时代了。在创办近代企业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近代企业家,他们背离了封建士大夫科举及第、置身台阁的传统道路,摆脱重理轻利、重本抑商的枷锁,跻身于新兴的资产阶级阶层。

    先进与落后并行。中华民国成立前,该地区的现代化趋向初见端倪。峄县煤矿限于财力、物力,‘汲水虽用机器,而一切工作、挖煤、运煤,仍用人力”,实行土法参以西器的办矿方针。徐州利国煤矿的煤靠人力或畜力运至运河,走水路运往外地。水运与铁路运输相比,所需时间长且运费昂贵,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辛亥革命前夕,淮海地区出现一批近代企业,除煤矿业外,绝大部分企业资金少,规模小,分布零散,虽在生产中使用机器,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更多属于机器手工业,大部分工作仍需手工来完成。该地区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已使用机器生产,一些地区则无引进机器的纪录。

    新旧思想交替,文明与愚昧共存。一方面,先进的知识分子给封闭保守的地区带来了新鲜空气,促进了思想启蒙。1904年,同盟会会员韩志正受民主进步思想影响,与志同道合者成立“不缠足会”,推动徐州的反封建运动。1908年,开封建立第一所女子小学堂。同年韩志正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徐州师范学堂教员,提倡女权;1909年,同长女韩中英,创办徐州第一个女子学校—坤成女学堂。从此,女子教育开始得到重视。科举制废除后,在新学和实学的倡导下,课程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实业教育,开启了淮海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刺激了人们思想的变化。另一方面,旧的习惯势力并没有退出社会舞台。即便是新式学堂教育中,封建色彩依然浓厚。每月朔望及孔子诞日,阜阳全体学生都要向设在讲堂内的孔子牌位或万岁牌集体行三跪九叩之礼。辛亥革命前夕,具有现代气息的事物只是零星地播撒在广袤的淮海大地上。

    辛亥革命加快了淮海地区现代化的进程,深化了其发展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实业救国论’盛极一时,实业团体和宣传实业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唤起了民众实业救国意识与兴办实业的积极性。辛亥革命后的淮海地区亦受其影响,加快了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在主要的工业部门,机器动力逐渐代替人力畜力,大机械逐渐取代手工劳动。1912年,袁世传接办贾汪煤矿,一改‘用土法参以西器’韵生产方式,而全部用新式设备进行采掘,引进蒸汽机、升降机、发电机和火车机车等先进设备: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贾汪煤矿建立了修配、翻砂、熟铁、机器等分厂,形成了淮海地区最早的综合性机械修造企业。不仅矿山铁路修配厂已经使用蒸汽机为动力,一些五金业也转向采用机器动力。徐州义聚昌机器厂也开始用柴油机鼓风冶铁,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时期由于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矿业产量大大提高。1924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煤产量达84万吨,盈利360多万元,矿工达18000余人,成为当时我国民族矿业之冠。

    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增加。电力工业迅速发展,1912年至1927年徐州、淮阴、淮安、新浦、连云港、东海等市县陆续建立较大规模的电力工业企业近10家。这个时期,电力已成为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部分,电的使用不仅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而且传统照明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同时,机器制造业得到较大发展,1914—1920年,开封铁工厂从2家发展到6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由打造大刀、长矛、铁镐到生产纺纱机、弹花机、面条机等。此外,化工、印刷等企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

    此时,淮海地区的轻工业也有较大发展。以苏北为例,棉纺织和针织业尤为显著,共建成9家纺织厂,改变了晚清苏北纺织企业形影相吊的局面。同时,注重新设备的引进,如淮阴第四模范工厂的机械设备多数是从天津、上海引进的脚踏织布机,其速度较快,投梭力较强,比原有手拉木机提高效率30%.且布幅增宽,质量提高。再如,徐州从山东引进的日式铁木织机,不仅可织直纹布,而且可以织出斜纹布和卡其布。这些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使越来越多的织户告别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卷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