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作者:史全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即在19,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同时,民国政府还大力奖励出口,努力减缓对外贸易中的逆差,维护民族经济,为了帮助中国商品走出国门,扩大出口,1914年农商部曾两次组团分别参加日本东京的大正博览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其中大正博览会参展商品达8000余种,展厅面积达85坪(近300平方米),70余人获纪念奖章,“于我国实业前途,良多裨益”为了鼓励出口,当时民国政府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还减免了一些出口商品的税厘,以降低其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1914年分别对土布、茶叶实行了免征税厘和降低出口税率。1915年又对出口草帽辫和地席实行减半征税,对于通花边抽、通花绸中抽、通花夏布、发织髻网、蜜汗果品等五项土产品,“无论运往何处,所有出口及复进口各税,一律暂行免税”。虽然民国初年的这些鼓励措施还很不得力,有的只是具文,根本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但多少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一些有利条件,至少起到了一定的舆论作用。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官僚集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这时也正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期。北洋军阀的军阀官僚们为了加强其军政实力,开始与资本结合在一起。民国初年这种结合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袁世凯在启新洋灰公司等多家工矿业中拥有股权,冯国璋也拥有“直隶夹山、遵化和兴隆沟三处金矿”,并为开源实业公司的发起人,北洋淑兴渔业公司监察人,保定电灯公司、裕大纺织公司、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董事,并在大陆银行、中华汇业银行、中华懋业银行等多家企业公司有投资。其他如段祺瑞、锟、张作霖等等,也无不拥有大量资本。所以他们对民国初年兴起的这场“产业革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热”,和资产阶级代表们所实施的这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不表示反对,而是给予一定的同情和支持。

    而且,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发动广大民众积极参加,也没有引起农村的大变动,但清朝的灭亡,民国的建立,这本身就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饱受了二千多年封建统治和清朝二百多年民族歧视之苦的广大民众,莫不欢欣鼓舞额手称快,真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无不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当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出产业革命”的号召以后,广大民众和实业界人士纷纷参加,踊跃投资。民国初年这一系列的保护、鼓励的政策也更坚定了投资信心,一改以往视投资实业为“畏途”的社会风尚,而形成了一股“投资热”。1912年,陆费逵在上海创办电车公司时,“一日之间,集股多数,公司遂成立”。辛亥革命以后,湖南长沙“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其他“各埠公司呈请保护、注册、立案、给事等事,纷至沓来”,据统计,1912年全国开办的各大小公司达998家,工厂达2001家之多。使革命党人掀起的这场“产业革命热”很快转化为投资热潮。即使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党人由于受到袁世凯的镇压,纷纷流亡海外,有的则转入地下,但是由此而兴起的这股“投资热”,并没有停止,而是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自发行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乘西方列强大都卷入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契机,获得了新的发展,直到1921年。

    民国初年的这场“产业革命热”,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就是直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虽然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呱呱坠地的时候,西方列强已成功地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并正在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转化,为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然而当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势力结合一起,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以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后,总是得不到健康的哺育和成长,先天发育不良,十分孱弱。在1894年前的30年之中,全国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才72家,资本总额209 0.7万多元,其中主要是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洋务工业。19家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洋务工矿企业,资本只有162 0.3万多元,53家商办企业,其资本总额才47 0.4万多元。1895年以后,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即已迈开了发展步伐,但是由于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百般阻挠,到191 1年辛亥革命时止,全国新办的工矿企业也才422家,资本总额约1.3亿多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不到25家,资本总额约768万多元。而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初年,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 -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1914年以后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机会,得以迅速发展。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 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欧战结束以后的二年半中(1919年-1921年6月),西方列强仍在医治战争创伤的恢复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仍获得迅速发展,新设工矿企业318家,总额达17896万多元,平均每年开设127家之多,资本总额达7158万多元。在1912年至1921年6月,总共新开设民族资本企业794家,资本总额3218 2.7万元。此外还有不少企业没有在农商部登记注册,如果加上这些没有注册的企业,在1914 -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厂已有1759家,资本达50062万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