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改革开放30年:30年巨变看改革(2)

辛亥革命网 2008-11-13 00:00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甘肃省交通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改革开放初期,“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是最令人们羡慕的四大行当。这里的“方向盘”,指的就是当时从事客货运输的汽车驾驶

  公路养护:属地划片求质量

  公路建成后,要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养护是必不可少、需长期坚持的一道程序。

  2006年以前,全省高速公路由建设单位对各自建设的路段进行养护。这种养护方式是分散的“游击战”,存在着公路养护多头管理及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去年,省交通厅按照“统一领导、行业监管、竞争养护”的原则,从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实际出发,经过充分调研、协调各方面关系、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实施了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行属地化、划片养护模式。省公路局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各公路总段(分局)具体承担相应区域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养护计划实行自下而上逐级编报、自上而下分解下达的方式。

  这种养护模式便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养护路段,平衡公路养护资金,强化预算管理,便于利用省公路局和各公路总段(分局)的管理、设备、技术优势,推动高速公路养护向专业化、机械化和规范化迈进。我省公路养护组织形式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集全省养护力量处治受灾路段。在今年年初冰雪灾害期间,全省公路养护部门迅速集结,出现了万名公路职工上路打冰除雪的感人场面。汶川地震发生后,省公路局迅速调集陇南、临夏、甘南公路养护部门人员,在几个小时内组建了公路抢修突击队,圆满完成了四川茂县、甘肃陇南灾区的公路抢修任务。

  长期以来,农村公路有建失养问题突出,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地方政府与交通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某些农村路段多年失修,无人养护,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2007年,省交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原则上由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省交通厅负责指导、监督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意见》还明确了市(州)及县(区)政府农村公路养护责任。目前,全省大部分市、县级政府已经落实了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对农村公路养护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民勤县财政按县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了补助。庆城县从2008年起,按每年不低于财政收入3%的比例列支公路养护资金,今年的483万元养护资金已全部落实。

  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明确了养护任务和责任主体,促进了公路路况的改善。到2007年底,全省路网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4%,农村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59.6%。

  交通企业:面向市场谋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全省交通系统的企业主要是道路运输经营企业。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大致经历了三轮改革。

  1982年,国家出台了“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一起办”,“有路大家行车”的道路运输市场开放政策。1985年,全省27户国有客货道路运输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全省道路运输业形成了“一家管,多家办”、“国营、集体、个体运输业户一齐干,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的新局面,营运性汽车显着增加,运输难的问题彻底改观,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明显缓解。道路运输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运输市场逐渐形成。

  2000年以来,大量私营、个体经营业户进入市场,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多、小、散、弱”、经营行为不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了以经营资质管理、培育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改革。到2002年底,全省86户国有客货运输企业中一级资质达到3户、二级资质9户、三级资质29户、四级资质45户,其中67户完成了民营化改制。

  经过前两轮的改革,全省道路运输企业运能不足和“多、小、散、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道路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竞争力,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等问题逐步显现。2002年以来,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全力实施了以产权结构调整、身份置换为突破口的“国退民进”改革,国有运输企业实行了投资多元化、产权民营化、经营集约化改革,对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户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到2006年底,全省86户国有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已经全部改制为民营运输企业或多种经济成分的混合体。

  通过三轮改革,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焕然一新,经营结构更趋合理,企业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2007年底,全省拥有100辆以上营运车辆的运输企业达到264家,维修企业6288户,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66所(年培训达到6.43万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1个,覆盖全省的运输企业网络基本形成。据国家统计局甘肃省调查总队统计,2007年,全省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已经占全省GDP的5.3%,是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4%,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83%。

  近几年,在交通企业改革方面,除了运输企业外,科研、设计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实行了由事业化运作向企业化运行的改革。2004年,被誉为“开路先锋”的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在经历了26年的事业化运作后,正式改制为企业化运行。2006年,甘肃省交通科研所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化改制,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兰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交通企业经过“放手搞活”,逐步形成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30年来,甘肃交通运输从以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变成了如今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0年的成就令人瞩目,30年改革的经验无比珍贵。如果说甘肃交通事业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船,那么推动这只船破浪前行的东风就是改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