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改革开放30年:30年巨变看改革

辛亥革命网 2008-11-13 00:00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甘肃省交通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改革开放初期,“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是最令人们羡慕的四大行当。这里的“方向盘”,指的就是当时从事客货运输的汽车驾驶

  改革开放初期,“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是最令人们羡慕的四大行当。这里的“方向盘”,指的就是当时从事客货运输的汽车驾驶员。当时,有人戏称“方向盘手中攥,给个县长也不换”,“给公家开车是端铁饭碗,捎带给自己跑跑运输是端银饭碗”。这些顺口溜一方面说明当时从事运输生产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实行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运力不足、车辆供不应求、运输资源稀缺的状况。“看看在眼前,叫叫听得见,若要进趟城,走走要半月。”这首儿时的顺口溜,则反映了当时交通落后的状况。30年来,甘肃交通在探索、改革、发展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走出了一条适合省情、适合行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创新,规范了管理机构、促进了公路建设、提高了路况水平、增加了客货运力,彻底改变了交通落后的面貌。

  公路建设:四轮驱动显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每年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不到3000万元,全省公路由省交通厅直接组织建设和管理,这种形式在当时公路建设里程不长、投资不多的情况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要建设的公路项目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由省交通厅直接组织建设管理会出现效率不高、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为此,省交通厅先后成立了甘肃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以及甘肃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当时,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甘肃交通系统的“四驾马车”。在行业内部,把这种建设模式称为“业主代建制”。

  在这种建设模式下,公路建设单位充分发挥能动性,不到10年时间,探索实行了公路建设招投标制、外聘监理制,引进了菲迪克条款等全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公路大建设过程中,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吸引了全国众多施工队伍在甘肃参与公路建设,为全省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储备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驾马车”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公路交通发展。2002年,柳忠、白兰等6条高速公路同时建成通车。200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200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316公里,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402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连续5年突破100亿元。

  运输机构:政企分开添活力

  上世纪70年代末,全省公路运输任务主要由当时的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承担,那时的运输管理体制“政企不分、职责不清”,交通部门直接管理运输企业,企业经营自主权不高,生产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全省营运性车辆还不到3万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只有4万余人,全省没有几个像样的车站。

  1984年,省交通厅将所属的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小汽车修配厂、筑路机械修造厂及水泥厂全部移交给企业所在的地、州、市管辖,撤销了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和省公路运输管理处,成立了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迈出了道路运输“政企分开”的第一步。经过实施“政企分开”,国有运输企业原来担负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出去,卸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盘活了资产,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客货运输、维修配送、站务运营等主导业务上,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企业职工从“国家人”转换为“企业人”,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用工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运输主管部门不再直接经营企业,而是依据法律法规对运输企业进行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管。

  目前,全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体系,全省道路运输实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2007年底,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29.93万人,营运性客货运输车辆由1976年的2.93万辆增加到13.54万辆。全省等级汽车客运站达到1033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站和招呼站达到3048个,等级汽车货运站达到44个。运输企业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经营理念新、管理水平较高的运输企业开始涌现,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逐渐成为发展主流,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得到改善,运输装备得到优化,市场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个体户、联营户纷纷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长期困扰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资金匮乏等问题得以解决,运力结构不断优化,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中高档客车比例不断上升,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