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2024年10月25日,是辛亥革命先驱、民主革命家黄兴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追述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做为对黄兴老前辈永恒的纪念。
黄兴与河南留日学生有着不解之缘。清末留日学生,河南仅派出两批,1905年夏通过考试选拔了60名,多数进入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又于1906年春由武备学堂派出50人学习军事。(还有少数从北京、保定官派的豫籍学生,及社会上一些私费生。)此后,河南没有再派遣学生留学。因为 “多一出洋留学生,即多一革命党,是以绝不派遣学生出洋。”这是河南一官员无奈的感叹。
河南派出的这些学生,是当时青年学生中的优秀者,传统国学思想的教育,使之有着积极向上的朝气。1905年派出的60名学生到达东京是在9月份,同盟会刚成立不久。河南籍学生曾昭文(1904年由北京练兵处选派赴日本学习军事)参与了同盟会的筹建,他积极引荐大家去见孙中山和黄兴。到了第二年春,孙中山和黄兴则是派人到车站迎接河南学生,在寓所会见并宴请大家。不论是那一次会见,与会学生都不会忘记孙中山和黄兴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正是在孙中山、黄兴的直接指引教诲下,有志青年们确立了一生的追求和抱负,加入同盟会,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其后多年,在不同时段,留日加入同盟会的部分学生一直保持着与黄兴先生的联系,并在他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工作。
一、中华革命同志会
1904年12月,日本东京,黄兴为积蓄军事人才,以适应推翻满清专制的需要,与宋教仁、程潜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华革命同志会”,湖南、云南、直隶、江苏、河南等省共百余人加入。史料记载,河南留日学生曾昭文、刘基炎、杨曾蔚是中华革命同志会成员,立志从事民族革命。[ 程潜《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片段》,刊登于《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第70页,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第1版。
刘惟城《刘基炎传略》,刊登于《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第124页,政协河南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 81年9月第1版。]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同志会的绝大多数人均先后参加。
孙中山不常在日本,同盟会总部事务多由黄兴代理,黄兴又是庶务部长,因此国内外同盟会同志多与他直接商讨问题或通讯联系,他和许多同志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省新县新集人。1904年,由北京练兵处考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进入日本军地测量部学习测量。1904年12月,参加 “中华革命同志会”组织,立志从事民族革命,推翻满清,与孙中山、黄兴交游甚密。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曾昭文参与筹划,并被推举为同盟会总部执行部书记科书记。1908年毕业回国,在北京军咨府任科员,暗中负责与东京同盟会总部联络使命。辛亥年武昌起义爆发,曾昭文由京赴沪,随黄兴、宋教仁于10月28日到武汉。黄兴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曾昭文为副官长,充前敌总指挥。北洋军调重兵反扑占领汉口,黄兴欲投江以身殉革命,曾昭文抱阻掩护撤回武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曾昭文任军需局长。
刘基炎(1880~1961)字庄夫,河南省新县新集人,1903年入保定陆军学堂。翌年,考取官费到日本学习军事,进入东京振武学校。1904年12月,加入黄兴组织的“中华革命同志会”,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1月,进入日本参谋总部陆军测绘学校。刘基炎创办了《武学》杂志社。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总部号召回国参加革命,刘基炎、张国威等于10月间抵达上海,陈其美力邀刘基炎等相助,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河南同志作战最为勇敢,冲锋在先,为光复上海做出了贡献。上海光复后,都督陈其美委刘基炎为沪军参谋部副长。1912 年1月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在上海主持北伐事宜,命刘基炎为北伐军先锋队司令,率领2000余人队伍乘招商局海船在烟台登陆。2月北伐先锋队进占烟台,刘基炎任烟台都督,与清军交战,投入胶东武装斗争,直至南北议和,结束军事行动。
这是黄兴与河南留日学生之间最早的革命史迹。
二、“黄先生与仁义会”[ “黄先生与仁义会”节选于醒园主人《黄克强先生与河南革命》,刊载于《中原文献》第五卷第七期第13页,民国六十二年七月二十日(1973)。]
乙巳年(1905)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河南人程克、曾昭文(可楼)皆为发起人。黄先生主持庶务,实际代理总理职务。乃派车钺先生为河南支部长,返豫组党。并与曾杜等协商以河南仁义会为起义基础。马青霞,满清湖北按察司马桔梓之妹,嫁尉氏县富户刘小五。在开封有两座当铺(桐茂、松茂)。经费由其捐助,伊与曾可楼有交。黄先生亦常向其借用。车先生留有发辫,始终不剪,黄先生问故,乃曰,留此用以掩护清吏也。车氏返国,又资捐候补同知。乃连络仁义会党李干公、段勋、岳秀华、姚璜等。河南学界士绅刘纯仁、杨源懋、王杰等,成立河南同盟会支部,筹划起义。并联络陕西仁义会大哥张云山等,共策进行。车公活动,皆受黄先生之指挥也。光绪三十二年(1906),车先生接到黄先生函件,九十月间在萍乡、浏阳起义,约其参加。是年冬初,车钺先生偕同志数人到萍乡起义,不幸失败,与刘道一、禹之谟等,同时死难。车公乃河南第一任同盟会支部长,沉默寡言,早期先烈之一。
这段回忆是上世纪70年代时,醒园主人所写的回忆文章一节。
三、武昌起义后,黄兴派张钟端回开封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战事激烈。北方清军通过河南赴湖北与革命军作战。敌强我弱,清军陷汉口。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黄兴退守汉阳,欲断清军后路,减轻对革命军的压力,乃命河南留日同盟会员张钟端回开封,发动起义。临行黄兴告之曰:
河南地处中原,一旦起义,清室败矣。中原如不能起义,武汉必不能久守。革命大业, 功亏一篑,所关者大,万不可缓。[ 醒园主人《黄克强先生与河南革命》,刊载于《中原文献》第五卷第七期第13页,民国六十二年七月二十日(1973)。]
其实,早在是年春,黄兴、赵声策划广州起义(既三二九起义),赵声就曾派豫籍同盟会员周德培赴开封发动起义,因周指导思想及组织工作泄密等原因,导致失败。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河南同盟会积极相应,与河南省咨议局联合,企图光复独立,脱离清廷,计划于11月11日起事。无奈形势有变,革命党人遭通缉。
张钟端(1879~1911)字毓厚,河南省许昌人, 1905年官派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后入中央大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创办《河南》杂志任总经理。张钟端于11月30日抵达河南省会开封,即召开同盟会领导会议。起义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日夜进行,张钟端为起义军总司令。刘马青霞捐银三千两做为起义经费。崔寅彤、段拱辰各捐小麦千石做为军粮。各路起义队伍派定,任务明确,赴各地联络人员派出,一切准备就绪,只等12月22日夜行动。是日前,豫东各县民军已纷纷向开封集中,住于四郊乡村庙宇中。有一部分化装小贩,混入城内。22日当晚9时,张钟端与指挥部同志在前营门师范学堂开会,突遭清巡防营统带柴得贵率士兵两营包围学校,张钟端等多人被捕。同时清兵又查抄市内多处起义机关,抓捕数百人,无辜平民亦在其中。事机泄露为张光顺、江玉山告密所致。清巡抚原定杀数十人,因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抗议施压,部分被捕者改为遣送原籍,而张钟端等11人英勇就义。这就是河南著名的辛亥革命11烈士。
四、洛阳交通支部在黄兴领导下开展工作
民国初创,河南社会处于一段稳定期。各种政治势力纷纷活动,宣示自己的主张,积极发展组织,扩大影响。黄兴一直关心着河南。
民国元年,段世垣在洛阳发展国民党组织,介绍刘果加入国民党,并联系黄兴向其介绍刘果,委刘在洛阳办国民党支部。刘果不负段世垣期望,支部工作成绩卓著。民国二年,黄兴人留守时委任刘果办交通支部事宜,各项工作亦有条不紊,开展有序。
刘果(1887~1913),字培之,河南省洛阳县人,河南省唐县教谕刘衡堂之子。衡堂讳铨三,为豫名士,主讲渑池韶山书院。培之以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渑池之韶山书院,故名曰韶生,后又名果,为人倜倘不群。清宣统三年(1911年)冬陕西革命军东征,刘果欢迎革命军并与之接洽。民国初年由段世垣介绍加入国民党,后又办交通支部接待过往国民党人士,与张继、贾侠飞、陈振东诸先生深相接纳,豫西国民党之发达,与刘果的积极努力有很大关系。袁世凯表弟张镇芳主政河南,汴省军警联合会成立,党狱大兴,迫害革命党人。二次革命爆发,姚黄与刘果等人密谋起事,刘果运动军队响应。形势日紧,刘果遂被捕,被押解到开封,受酷刑仍坚贞不屈,终被张镇芳杀害于开封孝严寺。临刑时有口占联云:“果哉竞以身殉国,母也勿以儿伤心!”时人竞传诵之。
五、段世垣受黄兴指示,在北京秘密反袁
段世垣(1882-1914)河南省渑池县二十里铺村人,出生于中医和教育世家。1905年以河南高等学堂在校生考取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追随孙中山、黄兴加入同盟会,后一直与黄兴保持联系。1910年段世垣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回国后创办商业学校,担任法政学堂教授,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段世垣参与组织张钟端领导的河南起义,并担任联络任务。民国初创,被选为河南临时省议员、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和宪法起草委员。并在国会会议提案弹劾劣政的河南都督张镇芳。国会选出常设机构,段世垣当选财政股常任委员并任理事。其著作《日纸论西藏问题》《再论宪法上不宜立孔教为国教》等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或导向作用,即便在12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袁世凯得势后,看好段世垣这位河南老乡,拉拢他为己用,要召见。早稻田大学同窗好友张登云劝他千万不要去北京。[ 张方旦口述 吴凯执笔《回忆先父张登云》,刊登于《河南文史资料》2004年第2辑第75-94页,见第78页,河南省政协文史委,2004年6月。]段世垣自己也清楚袁世凯这个人,但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而是革命的需要,他请示了黄兴。黄兴深谋远虑,指示段世垣前去面见袁世凯,并给段世垣颁发委任状二张。[ 1914年《京师警察厅档案》,奉袁世凯谕拘捕国民党议员徐镜心、林英钟、段世垣案,现存北京市档案馆。]段世垣到北京后,袁世凯委其总统府秘书。
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下手谕拿邹鲁和李根源,段世垣迟送手谕给京师警察厅陆建章,立即着同志通知邹鲁和李根源迅速转移,使二人免遭毒手。后来,邹鲁和李根源分别有文章回忆此事。[ 邹鲁《邹鲁回忆录》十、讨袁失败逃亡在日本,第50-51页,东方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李根源《辛亥前后十年杂忆》,刊登在《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第328页,全国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第1版。 ]
段世垣在北京联合同志开展秘密反袁活动。[ 当时的京师警察厅在案发后有一份统计(仅列出与河南有关人员):谨将查获新同盟会委任证姓名职务开呈钧鉴:段世垣 北京政府联络暗刺干事,张登云 河南军事进行干事长,张斗垣 河南军事报告员,林英钟 北京会务进行干事,李亚东 安徽联络军务干事,景维东 河南财政部干事,方瑞汀 河南执行干事。]因山东许镜心不慎,将段世垣和林英钟暴露,导致3人同时分别被捕,先后就义。[ 1914年《京师警察厅档案》,奉袁世凯谕拘捕国民党议员徐镜心、林英钟、段世垣案,现存北京市档案馆。]
王幼桥在《河南与革命之关系》中记载:“林英钟、段世垣、贾侠飞受黄克强先生之命,密秘工作于北方,先后遭难。”[ 《河南与革命之关系》系王幼桥《河南方舆人文志略》书中之一章,第289-292页,对辛亥革命时期河南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反清革命活动做了概述,北平西北书局发行,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1932.11)。]
六、二次革命,黄兴致信河南响应讨袁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派南京讨袁军教导营豫籍军人杨体锐、阎作霖、于广造、夏光明、周景文和彭翼东等6人回豫陕给刘镇华、张凤翙、张钫送信,给农民起义军白朗送信,联络他们响应二次革命讨袁。杨体锐、阎作霖等人回到河南见到刘镇华,转交了黄兴信件。刘镇华却将他们逮捕,押送开封交河南都督张镇芳处理。另将黄兴给他的信件派人呈送给袁世凯,将革命党人出卖。8月4日,杨体锐、阎作霖等革命志士在开封被张镇芳杀害。8月5日,《时事豫报》在第一页登出了从阎作霖身上搜出的黄兴致白永丞(白朗)信的影印件,标题《黄白二匪通信》,全文如下:
敬启者:
自足下倡议鄂、豫之间,所至风靡,豪客景从,志士响应,将来扫清中原,殄灭元凶,足下之丰功伟烈,可以不朽于后世。现在东南各省均已宣布独立,江西战胜袁军,五次告捷,苏军在徐州与袁军酣战,亦获胜利。现北有蒙警,苏赣又合力进攻,袁军以大兵分道南来,内地空虚,趁虚直捣,必获优胜。
足下占领豫、鄂之间,相机进攻,可以断彼后援,若能够多毁铁道,使彼进路阻碍,为功实匪浅鲜。拟有进者,此次兴师,专为讨袁,以谋吾民之幸福。
足下饷械两无接济,刍梁所出,不能不稍取给于民间,然必义不苟取,师出以律,无伤地方恶感,使人人晓然于吾辈之举动,实有吊民伐罪之义,则士民乐服,相从者众,而大局可以挽回矣。现有阎润苍[ 阎润苍既阎作霖。]、夏焕三[ 夏焕三既夏光明。]二君进谒台端,希予接见。俾资进行,临风向望,不尽欲言。此请勋安。
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黄兴七月廿日
杨体锐,(1892~1913)字姿英,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班沟村寒素农家。1909年考入开封河南陆军小学,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即奔赴潼关,投入张钫率领的“秦陇豫复汉军”,任连长。民国初年任模范团大队长。1913年杨体锐被选送到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闻 “二次革命”爆发,抵宁后,径往南京讨袁军总司令部晋谒黄兴,介绍了河南的形势,提出反袁斗争的建议。黄兴很是器重,当即委以豫西讨袁军司令,并亲书信件,命他与讨袁军教导营豫籍战士阎作霖等人返回豫陕联系刘镇华、张凤翙、张钫,策动镇嵩军及白朗农民起义军响应二次革命讨袁。未料信送达人被刘镇华出卖押送开封。1913年8月4日,杨体锐、阎作霖被张镇芳杀害,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就义前夕,他从容遗书,与祖父母、父母及新婚笃爱怀孕在身的妻子诀别。他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写到:“祖父母杖下:……孙未得为国灭贼,又被贼捕,死不足惜。人固有一死,此固孙所乐……此请合家无哀!……不肖孙体锐笑禀。”革命志士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交通四方。清政府非常重视控制河南。故河南的革命最为艰难,辛亥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河南的辛亥志士们都很努力,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只因对手太过强大,虽然先后组织了数次起义,均遭失败,革命党骨干大多因起义战死牺牲或被捕就义,几乎损失殆尽。
七、“黄先生与河南讨袁”[ 醒园主人《黄克强先生与河南革命》,刊载于《中原文献》第五卷第七期,民国六十二年七月二十日(1973)。]
河南光山县曾昭文同志,字可楼,在日留学,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自始至终,追随黄先生,为其高级幕僚长。首义时为之主办军需。南京政府成立,任陆军部军械署长。开封张国威,留日士官生,曾打碎靖国神社酒精贮存之中国人首级,被日警判罪。[ 是遣送出境。]辛亥起义,任北伐威武军司令。尉氏县刘马青霞,亦留日学生。[ 刘青霞系赴日考察。]开封杨文卿[ 杨文卿既杨鸿昌。]为黄先生之将校团主任。以上四人均追随黄先生做革命工作。
辛亥十一月初三日,开封起义失败,同志被害,黄先生指示南京同乡豫人,组织将校团,反对巡抚齐耀琳,卒将其免职。并推荐曾昭文为代理河南都督。袁世凯不纳,派其表弟张镇芳继任。
民国二年(1912)群起讨袁,曾昭文等返豫活动,王天纵、张钫,以及白狼等均受过黄先生之委任,民四(1914)曾昭文、段世垣等被捕,先后死去。[ 曾昭文没有被捕,系病故。]张钫幸经保出,王天纵民五死于菱州。黄先生与河南关系不浅。
总之,黄兴与河南辛亥革命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与河南同志有着很深的情结。他不仅操劳全国的革命大事,也具体领导着河南的革命斗争。本文中涉及的河南辛亥志士们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和事迹,为革命做出贡献。还有一些人没有谈到。
今天我们纪念黄兴诞辰150周年,参加上海民革组织的纪念活动,重温黄兴老前辈为中国革命创建的丰功伟绩,我做为辛亥革命烈士后裔,深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黄兴与河南辛亥革命——这个课题我们河南辛亥革命研究会要做进一步的史料挖掘和研究工作,成稿在辛亥革命网河南站登出,供史学专家和辛亥后裔们参考。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