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维护政治认同与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

辛亥革命网 2012-11-21 00: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余克礼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与维护以两岸同属一中为基石的政治认同基础,事关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事关两岸的共同发展与中华民

  海协会与海基会1992年在香港商谈,主要是就“两会”未来交往与事务性商谈所不可或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前提进行沟通协商。因此,着重讨论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当时“两会”双方对这次商谈都是抱有诚意的。在商谈过程中,海协会代表提出了5套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案,海基会代表先后提出了8套表述方案。其中,海基会的第8套方案是:“在海峡两岸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并建议“以口头声明的方式各自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鉴于海基会的这个方案表明了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虽然提出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但没有具体论述台湾的看法。因此,海协会认为基本上可以接受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建议。于是海协会正式以电话告之海基会:“贵会建议采用贵我两会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我们经研究后,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海基会迅即回复海协会并确认:“本会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可以接受”。随后,海协会致函海基会,提出了海协会的口头表述内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涵义。”并将海基会的第8套方案附在函后,作为双方彼此接受、各自表述的共识内容。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双方并未讨论、也不可能讨论敏感的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问题。确切地讲,当时双方所达成的共识是: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既然根本就没有讨论过,也就谈不上有无所谓共识的问题。

  上述“两会”当时在香港会谈及“九二共识”所达成的整个过程显示,“九二共识”形成的背景、内容、特点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1992年“两会”在香港商谈的主要任务是:就“两会”未来交往与事务性协商谈判的前提——“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沟通与协商,并能找到共识。

  第二,双方对此次商谈达成共识都抱有一定的诚意,因此,到香港前,各自都为此次商谈准备了多套方案。

  第三, “九二共识”是以海基会的第8套方案为基础而形成的。其主要内容为:一是双方均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二是双方均表示要谋求国家的统一;三是双方都同意以口头声明的方式各自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四是双方都承认与正视,在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上存在着分歧。海基会表示“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但是,双方都能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务实的态度,采取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方式予以妥善处理。

  第四,“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双方均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精髓是双方均主张求同存异、搁置争议;意义是确立了两岸“两会”交往与商谈的政治基础,为“两会”举行新加坡会谈及后来所开展的协商谈判并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还原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历史、正视事实。因此,对“九二共识”的解读与表述再也不要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不顾事实地加以变造,更不能完全无视历史事实断然地加以否定,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给“九二共识”一个确切的定义与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化解彼此歧见,凝聚共识,增强互信,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强化政治认同、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政治共识的看法

  台湾社会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出现、后来愈演愈烈的政治认同、政治互信问题,是造成今天台湾社会陷入蓝绿尖锐对立不能自拔、两岸政治僵局还不易打破的主要症结之所在。这一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主要是李登辉纵容“台独”思潮的泛滥、庇护“台独”势力的兴风作浪所致,但同时也还有诸多复杂深层次的政治社会与历史原因。在整个台湾社会政治转型的过程中,确实有小部分人企图乘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但也有不少人是以“台独”为工具、以“台独”为手段,来谋取政治与经济利益。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最近讲,“早年推动独立不是针对共产党,而是被统治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这一说法,反映了部分人的心态与行为。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人,或基于眼前政治利益的考虑,或迫于现实政治的压力,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这就是至今有些人还要讲所谓“不统、不独、不武”、“台湾也是我们的国家”之类话的原因。客观地讲,在台湾真正从骨子里不认同中华文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不惜一切也要去搞“台湾独立建国”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今天台湾社会所出现的政治认同的错乱与政治互信的缺失,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台湾社会蕴藏的世代相传的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传统和历史文化根深蒂固的认同;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渊源与同胞亲情关系。因此,台湾社会内部、海峡两岸之间,在国家、民族认同上所出现的问题,应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两岸人民交流交往不断地扩大与深化,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的不断增进,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彻底化解,彼此的共识与互信,亦会随之得以重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两岸各方特别是执政当局,当务之急是都应为强化政治认同、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政治共识多做实事,多办好事,不断地添砖加瓦。基于此,笔者认为各自至少都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加努力。

  第一,两岸双方都应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上,共同维护与捍卫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坚决反对“台独”和任何分裂倾向,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携手同心推进两岸共同发展,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两岸双方都应以大局为重,在现阶段应切实履行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承诺,彼此都不讲不利于或有损于两岸政治认同与政治互信的话,不做不利于或有损于两岸政治认同与政治互信的事情。

  第三,两岸双方都应展现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恪守共创双赢的共识,齐心协力多做有利于强化两岸政治认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实事和好事,多讲有利于强化两岸政治认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好话。

  第四,两岸双方都应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宗旨,共同维护、确保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以最大的诚意、加倍的努力,化解两岸同胞之间的隔阂与误会。两岸关系的主体与动力是两岸同胞,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要为两岸同胞造福谋利。对祖国大陆来说,除了要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不断受益,还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化解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种种疑虑,消除隔阂、误解与误会,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彼此的信任感。对台湾来说,除了应清晰地坚持两岸同属一中,还应理性、务实、客观地了解、理解、认识祖国大陆,摒弃成见、偏见、乃至敌对心态,促进两岸同胞在和平发展进程中加快融合,在互利互惠中实现双赢,共同努力尽早彻底结束不愉快的历史,共创21世纪中国人美好的未来。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并已经和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所幸的是值此世界格局面临大变革之际,中国大陆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中华民族的复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两岸同胞应共同把握好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伐,加速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