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文物 >

历史文物翻启的一段辛亥故事(4)

  记者查阅了《东阳市志》并在网络上搜索,没有找到对东阳人陈国治或陈志洪的记载,也没有搜索到与印件上有相同文字内容的材料。陈国治或陈志洪是谁,陈其美为什么会给他寄送这张印件,还给哪些人寄送了,其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如果有人能解答这些问题,那这张印件背后的辛亥故事,就能粗略得知了。

  辛亥革命前的小学课本通俗形象

  骆美寿收藏的3本清末小学课本,分别是《第一种简易识字课本第二册》、《第二种简易识字课本》、《第二种简易识字课本第二册》,“宣统元年十一月学部图书局印行”。

印件后有“督军长官”的圆图

  这三册清末的小学课本,虽然都是黑白的,但是图文并茂,语句短而上口、配图形象逼真。翻开《第一种简易识字课本第二册》,第一课叫“愈智”,内容只有4列字:学堂开学,读课本第二册,识字愈多,知识愈广。第二课是“珠加减乘除”:入学堂,学算法,有笔算,有珠算,先学加减,后学乘除。第三课“兄与采莲蓬则根怜”,讲的是兄弟同根的道理,三字短句,朗朗上口:“兄与弟,来采莲,莲蓬绿,莲叶圆。藕可断,丝则连,同根生,当爱怜。”在第四课的后面,有《练习》内容,是填空,还有“文言俗言互释”,对前面课文中的文言进行解释。

  骆美寿说,他在报刊上看到过,绍兴县档案馆收藏有同样的课本:“课文内容包括伦理、科学常识、历史掌故、生活知识等,每课大概20至30个字。那时候还没有标点符号,但每句话分行竖排,或用间隔表示,一样一目了然。每篇课文一页,共有120课,约一半的课文配有插图,线条明了、图案简约,另有整页插图10幅,分别是动植物、果实、衣服、食物等,很适合低龄的儿童阅读。课本的语言十分精炼,半文半白,朗朗上口。与旧私塾所学的‘子曰诗云’区别甚大,有明显的由旧式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痕迹。”

  这三册课本,名为识字课本,在学字的同时教授给学生很多知识,衣食住行、四季节气、医药卫生、地理天文、动物植物等内容都包含在内。如《第二种简易识字课本》的第一课是“十二月为一年,闰月则多一月”,第十九课是“日方中,人向日而立,其左为东,其右为西,其前为南,其后为北”;《第二种简易识字课本第二册》第四课教导学生“凡伏案时,身体宜正”,第十二课介绍“虎豹居深山,爪牙锐利,能噬人,而人卒能制服之者,力不敌智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