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文物 >

秋瑾玉章在芜湖发现始末

“读书击剑”玉章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她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6年初,秋瑾从日本回国,第二年接替徐锡麟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她以学堂为营地,积极培训光复军武装骨干,联络浙江会党,准备起义,推翻清政府。

  秋瑾虽然致力于革命,但也酷爱书法、剑术,尤其喜欢狂草,她曾草书“读书击剑”横幅,悬挂于学堂的校长室。冯翊、冯翊的妹夫楼瑞麟和陈梦兰均为绍兴大通学堂毕业生,他们三人同里、同年,并有金兰之交。当时,冯翊在大通学堂任学堂区队长,经常出入校长室。冯翊也酷爱书画,时常临摹这四个字,久而久之,其字竟模仿得出神入化,真伪难辨。他曾撰一副对联“击剑尽杯酒,读书挑夜灯”用草字书就送请秋瑾指教,秋瑾阅后极为高兴,赞扬和勉励了几句,并当场赠给冯翊一方随身所佩的“读书击剑”玉章和几本字帖。

  1907年,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就义前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壮诗句。

  北伐后,冯翊厌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遂弃官而去,靠卖字为生。他没有亲属、子女,晚年孑然一身,甚为凄凉。新中国成立后,冯翊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至20世纪60年代初因病去世。冯翊在临终前,把自己的私章、手稿及翰墨数件,以及秋瑾生前赠予的“读书击剑”玉章和几本字帖,都悉数交给陈梦兰。陈梦兰视这方玉章为珍宝,深感保存好它的意义与责任,终日系在身上,须臾不离。后来,秋瑾的几本字帖在“文革”中惨遭破坏,所幸玉章被陈梦兰整日佩戴于身,安然无恙。陈梦兰去世前,把儿子陈华英喊到自己的病榻前,解下这枚玉章,谆谆告诫他要妥为保存。

  多年以后,秋瑾的侄孙秋仲英,当时任绍兴市政协委员,他与陈家素有往来,在陈梦兰健在时常来陈家求教,故知之甚详。1984年,他撰文提到秋瑾的玉章在芜湖一事,引起浙江省政协、绍兴文物管理处等部门的关注。绍兴市政府的胡里同志专程来到芜湖找到陈华英,要求一睹烈士的遗物。陈华英是芜湖民革的一名老党员,不仅继承了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人品学识俱佳,他不仅让绍兴来的同志近距离瞻仰了烈士遗物,而且主动提出将“读书击剑”玉章捐献给绍兴秋瑾纪念馆,让烈士遗物得以永久保存,让烈士精神永远发扬。为表彰陈华英的义举,1984年,绍兴市文物管理处特为陈华英颁发奖状,内容是:“热心文物事业,感谢陈华英先生慷慨捐献秋瑾‘读书击剑’玉章壹枚。”

  (作者:张卫强 彭杰,单位:民革芜湖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