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文物 >

五四青年节:缅怀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104年前的今天,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春雷乍起,唤醒无数青年的救国之心,中国青年的蓬勃伟力,自此举世皆闻。

  逝者如斯,转瞬百年,初心不变,信念永恒。又逢“五四”,今天小编精心挑选了以下几件革命文物,这些红色文物不仅见证了湖北革命先辈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还是我们回溯历史,缅怀先辈的桥梁。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底,把革命的精神融进血脉。

中共五大代表李维汉使用过的柳条箱(现藏于武汉革命博物馆)

  李维汉(1896-1984),湖南长沙人,党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李维汉率湖南代表团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大会政治委员会委员。这个柳皮箱,是李维汉30年代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使用过的(或者是李维汉40年代在上海、南京谈判期间购买的)。箱子以柳条为主,深绿色的铁条皮包边,箱子除拎把和一个锁扣经过修理外,其余都非常完好。

民国中山舰末任舰长萨师俊石印章(现藏于武汉中山舰博物馆)

  民国时期的中山舰末任舰长萨师俊石印章,高5.8厘米,宽2厘米。此枚印章为白色芙蓉石料随形章,石质温润、通体透明;印章上部呈斜坡状,坡面雕有云纹,印面阳刻篆体“萨师俊印”四字。

周恩来、邓颖超在汉时用过的围巾(现藏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1937年12月,周恩来、邓颖超从延安来到武汉,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工作人员将围巾赠送给了周恩来、邓颖超。

  从1937年底起,这条珍贵的围巾陪伴周恩来、邓颖超走过烽火岁月,经历和平年代,整整38年的时光。即使在周恩来病重住院期间,仍在披用它。1985年10月,邓颖超托人将这条围巾赠送给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后来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8年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证章(现藏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证章呈圆形,材质为黄铜,直径3.2厘米,重9克。正面由两个圆圈组成,外圈呈大红色,上部铸隶书“第十八集团军”,中下部刻有两个小五角星及“廿七年用”,下端刻有“259”编号;内圈镀铬,刻青天白日旗标志,上有“第八路”红色字样,背面下方刻有“广州惠爱中宝丰制”。

熊秉坤勋五位证书(现藏于辛亥革命博物院)

  陆军少将熊秉坤的勋五位证书,是国家一级文物。证书高32.3厘米,宽43.3厘米,从右向左用毛笔竖式楷书书写,证书上的内容大致意思是:每逢天下大乱时,必有英雄揭竿而起。在清末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武昌首义的功劳最大。陆军少将熊秉坤,志向远大,晓畅军事。在武昌首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和清王朝的覆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蔡以忱用的铜剑(现藏于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蔡以忱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自1920年开始任教中华大学期间,受到革命洗礼,1921年决定弃旧图新——放弃编辑守旧的《江汉论坛》杂志,转而编辑进步刊物《武汉星期评论》,并取名“一尘”明志,立志做一名一尘不染的清正革命者。

  大革命期间,蔡以忱率领弟子张云承在武汉“铸剑”,仗剑扫烟尘。曾被董必武誉为清正的“农运领袖”。中央首届监察委员会初建时,他不仅建议将“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写入章程,还率先践行。在秋收起义前夕,发现矿警队长陈鹏之流临阵变节,他扬眉剑出鞘,断然亮剑锄奸,成为中共监察制度的“铸剑”者与亮剑者。弟子张云承赠恩师一柄铜剑,意在铭记师长的剑胆琴心!蔡以忱英勇就义后,忠骨埋在三湘大地,史留下铜剑传给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