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山西同盟会员“兰谱”

辛亥革命网 2011-04-20 00:00 来源:三晋热线-求知频道 作者:三晋热线-求知频道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李德懋刘廷森弓富魁李成林崔峻银承业杨沛林张枝帜蔡荣寿高书亭李润发王栋材张培梅高冠南 ,解密山西同盟会员“兰谱”,
 

  李德懋、刘廷森、弓富魁、李成林、崔峻、银承业、杨沛林、张枝帜、蔡荣寿、高书亭、李润发、王栋材、张培梅、高冠南、周益让、于凤山、魏德新、王承绪、石焕功、谢濂等20人协力同心闹革命,海誓山盟结为异性兄弟时的一件珍贵历史文物,按年龄大小排列名次并注明结盟人及其三代的姓名别字年龄籍贯等项,由刘廷森提序(誓言)。现将这幅兰谱实物图片及其文字内容公布于众,展示给大家。

  结盟誓言:

  自满清政府推倒,中华民国成立,为民请命者寡,争权夺利者多,因疑生忌,因忌生垢,假和衷共济之名义而实行自相残杀之毒手时势,如此大局何堪设想乎,同人有鉴于此将军界中革命卓著之二十人结一异性兄弟之坚固团体,同心协力,生死以之。将民国造纸完善地步,使我团体兴,民国前途相驱并进,永垂不朽夫,然后之意大利三人不愧,为商周之十人不愧,为黄花之七十二人不愧,为梁山伯之一百零八人。所以互相缔造,互相辅助,以冀追踪于彼美然目的,究能达到与否则全视我同人思想如何毅力如何耳愿与同人共勉焉是为序。

  民国元年十月十四日刘廷森谨序

  辛亥革命文物中仅见的同盟会员结拜金兰救国的实物史料

  李德懋

  创八法拳

  1907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同盟会,积极在大同地区发展会员,壮大组织,并把联络各处地方会党,以举行武装起义来推翻清政府放在革命斗争的首要地位。当时,山西崞县人、同盟会员续桐溪来到大同开展工作,并与王建基、弓富魁等几位同盟会员一起来发展大同地区的同盟会组织。其工作重点是以当地习武的社团组织为切入点,在其中宣传革命道理,激发其革命斗志,发现人才,联络人才,以此来秘密训练武装起义部队。当时大同著名拳师李德懋,从小喜爱武术,投身飞刀马得胜门下练就一身好武功,此时正在绥远、得胜堡、杀虎口一带开设武场。与王建基等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就毅然加入同盟会。他热心于革命事业,利用自己开设武场的便利条件,广泛联络天下武林爱国志士,并先后结识了当地有影响的武林人物如梅花拳师宋世杰、弹腿拳师李国华,以及清军绿营中的武林人物孙占彪、武万年、孔献林、马根义、傅殿臣、傅殿邦、傅殿举等人,为今后的武装起义团聚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他们经常在一起议事,积极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为了起义和联络方便,李德懋又在大同城内九楼巷内增开了一个武馆,宋世杰在清营附近开设了一个鞋行,孙占彪也在附近开办了一个“恒元楼”药店,均作为同盟会起义军的联络据点。并在各个武场积极组织训练武装起义新兵,为了增强起义队伍的战斗力,提高军队素质,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创编了拳、刀、剑、枪等短小精悍的武术实战套路,做为训练军队的必修课。其套路均结构严谨,动作朴实无华,攻防兼备,并且具有相应的对拆手法。

  首先创编了徒手格斗拳术,主要吸纳了弹腿、通背、翻子等拳种中的“抓、打、截、拿、踢、靠、闪、震”八种打法,并突出“冲、钻、裹、拧、劈、撩、化、”八大劲力的特点,来组成的拳法套路,并定名为“八法拳”。全套合计有八八六十四个动作。

  其次创编了大枪,用以训练人们的臂部臂力和短兵拼杀为目的,由李德懋和宋世杰二人主编,以枪术中“拦、拿、扎、崩、挑、抖、缠、劈”八大枪法为主线,每法三式,合计有二十四式大枪,加上起收两势共二十六式,定名为”八大枪”。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