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纪实 >

辛亥将军建希昌里(大陆里)与多闻里

  城里人似乎是没有故乡、没有家园的。如果说有,那就是他青少年时期居住的街巷和因成长而熟悉的街区。我的青少年就是在民意一路大陆里度过的。

  希昌里变为大陆里

  小时候住在大陆里,听老人们说这个地方原来不叫大陆里,是经过转手成为大陆银行的资产后,改名为大陆里。我查找1990年出版的《武汉地名志》,对大陆里的描述只有一句“20年代建房成里,始名不详,后为大陆银行所有,改名大陆里。”

1960年,我的母亲、弟弟与表哥在大陆里15号大门前合影

  大陆里的原名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心里萦绕了很多年,一直到2013年,在“人文武汉”团队的合作下,答案慢慢揭晓。

  2013年,我作为“人文武汉”团队一员参加编写《徽章上的武汉》一书,我在侯红志写的《督军证章与萧耀南督鄂》文章里发现了大陆里来源的线索:“刘歆生将前沿六渡桥后城马路(即现中山大道),后抵铁路边(今京汉大道),总计3万余方地产贱卖,石星川在上面建有吉星里,蔡汉卿(将军团八大将军之一)建有希昌里,还有李春萱的震旦中学(注:在大陆里民主街对面)和刘佐龙的八元里”,这“3万余方”地产正是大陆里所在的地区,希昌里疑是大陆里前身,但我还不能确认希昌里就是大陆里。

  “孤证不立”。恰在此时,“人文武汉”网友徐望生提供给我高清版 1930年《武汉三镇市街实测详图》,《武汉历史地图集》虽有此图,但不清晰,在现在大陆里的位置,看到了“希昌里”的名字,因此可以确定大陆里的前身是希昌里。

  蔡汉卿(1882-1952),又名蔡希圣,湖北沔阳人,辛亥元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任炮兵排长的蔡汉卿向清湖广总督衙门打响了第一炮,故人称“蔡一炮”,是台湾著名歌星蔡琴的祖父。不知道是不是取其名字蔡希圣中的“希”字加昌盛的“昌”,合起来为他建的里分起名希昌里。

夏口县知事公署函。刘汉桥供图

 

  据武汉票证收藏家刘汉桥考证,希昌里建成不久,蔡汉卿将里分抵押给大陆银行贷款,到期,蔡未还款或者说蔡贷款时就没有考虑还款,将抵押的房子变现;1929年1月,夏口县知事公署将希昌里判给大陆银行,但在执行过程中因涉“逆产”难以执行。

  几经周折,赴京城找关系,念在蔡“辛亥元勋,首义有贡献”的份上,方网开一面,1933年经汉口地方法院执行,大陆银行才得到贷款抵押物希昌里,之后更名为大陆里。在1938年的《汉口市街详图》上希昌里被大陆里取代。

  “逆产”之谜

  因为事涉“逆产”,地方官府判了却不能执行,我产生了弄清“逆产”想法。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武汉,掌权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与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发布的第一号《武汉临时联席会议布告》,主要议题就是“逆产”。武汉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第1页全文刊登了此布告。

武汉临时联席会议布告 第1号

(1926年12月)

  武汉前在军事时期,商工业一时停滞。军事既定,秩序立即恢复,一般人皆可各安生活。惟军阀在鄂吞蚀国库,敲诈人民之逆产,前经查封或没收,一般人不察,误谓此后尚当多所牵连,甚至累及私人资本,市面隐有不安之象。兹特剀切布告:国民政府保障人民资产之安全,非依法律不得查封及没收。至逆产问题,须由财政部彻查。其已经查封或没收之逆产;概由财政部管理。嗣后,无论何人不得挟嫌捏报,无论何机关除财政部外,不得执行查封。自此布告之后,商民人等务各安心营业。特此布告

  【摘自《湖北政府公报》第5期,1926年12月27日】

《武汉财政志》资料卡

  可见“逆产”在当时为武汉国民政府重视的程度,或为筹措继续北伐之军费?既然查封或没收了“逆产”,我推测应该有相关的资料,但不知从何处查找,我托票证收藏家朱汉昌留意,在他的收藏中有无“逆产”资料。直到2021年,朱汉昌打电话告诉我,有,找到了“逆产”资料!第二天我赶往他家,在厚厚的一摞资料装订本中,一份1980年代修地方志的手抄件上,发现抄至武汉图书馆1928年《湖北财政月刊》第一卷第四期资料卡上,有“湖北逆产审查之概数 共82处”。

  我又托在武汉市图书馆工作的“人文武汉”成员王钢,最终找到了这本时为湖北省财政厅长张难先题写封面的《湖北财政月刊》,“湖北自军兴以来,所查封之逆产,原不在少数,现时虽由财政厅及逆产审查委员会分别办理,其审定知结果,故未正式确定,在审定各案,当为各界所注意,兹将本厅编送逆产审查会之各案,共八十二起”,82处“逆产”中有“蔡汉卿,汉口希昌里房屋五十五栋”,抄件与原件一字不差。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人与城市》记者虞珺珺在听我讲述后,在《都市乡愁何处寄 回首再望巷弄里,》写道:近百年前一个看似简单的里分名字变更,背后潜藏着辛亥革命史、北洋史、民国史,汉口的城市建设史、商贸史。从2013年到2022年,历时将近十年,终于将蔡汉卿建造的“希昌里”与“大陆里”联系在了一起。用田联申的话说,发掘大陆里更名史的过程,就是“人文武汉”成员通力合作对武汉城市史刨根问底最好的实证。

前进一路多闻里

  意外的收获

  民意一路大陆里对面就是多闻里,童年小伙伴玩“官兵捉强盗”游戏常常躲到一街之隔的多闻里。那时,进多闻里前行几十米左侧,有一人工建筑的、直径约10米的圆形水池及假山,今已不存。不知道为何多闻里会有水池?因为大陆里及周边的里分均无水池。

  《武汉地名志》记载多闻里“20年代后期形成里巷,紧邻当时市政府花园。传因在此见多识广,消息灵通,故得名多闻里”。原来,此水池原为市政府的花园组成部分。

  多闻里的北边旧府街(今民主街)对面,为民国时期(1927—1938沦陷前)汉口市政府(一度为武汉市政府)所在地。但《武汉地名志》上没有多闻里开发商的记载,那时的里分为私人及银行公司所建,除自住外,多作为公寓、商铺出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想到,在找大陆里前身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多闻里的开发商,《湖北财政月刊》刊登的“湖北逆产审查之概数 共82处”,多闻里为其中之一:“汤芗铭,汉口多闻里房屋二十九栋,东方旅馆股款一千元”,赫然在目。

  多闻里为汤芗铭所建,多闻里名字的来由,我推测与此时汤芗铭研究佛学有联系,汉阳归元寺供奉的四大金刚中护法之大神多闻天王,故名多闻里。多闻里建于1925年,1926年出版的《汉口商业一览》上有位于多闻里街面商铺的鹤阳茶馆,1927年4月始有汉口市政府,“传因在此见多识广,消息灵通,故得名多闻里”,故此说不能成立。

  汤芗铭何许人也?

  汤芗铭(1885-1975),字铸新。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汤化龙(辛亥革命前后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军政府民政总长)胞弟。1904年被选送西欧留学,先后赴法国、英国习海军。曾在巴黎被孙中山发展入同盟会。1909年(宣统元年)回国,任职于长江舰队镜清、南琛两舰。次年调充海军统制萨镇冰参谋。

  1911年(宣统3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10月12日汤芗铭奉命随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武汉,协助陆军大臣荫昌反攻,后奉命改驶九江。

  据李春萱在1956年写的《辛亥革命首义纪事本末》中回忆:

  “李作栋到了九江,先与海军司令汤芗铭见面,除了面交他哥哥汤化龙(注:时为湖北军政府政事部长)给他的私函外,首先请海军迅速援鄂”,汤芗铭表示“我以桑梓关系,义不容辞,但须留在会议席上解决”

  “11月11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日)下午,由汤芗铭、杜锡珪和湖北代表李作栋等,率领三大战舰及其附属的小兵舰等开抵青山下游,各战舰为了本身安全,按照航行路线靠近汉口一面行驶,且行且用大炮轰击,清军猝不及防,死伤人数很多。”

  可见,在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时,汤芗铭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汤任海军部次长。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1912年9月19日,授予蔡汉卿陆军中将。1912年11月4日,授予汤芗铭海军中将。两人均系辛亥革命功臣。十多年后,两位中将投身房地产开发分别建希昌里(大陆里)、多闻里。

鹤阳茶馆旧址

  鹤阳茶馆

  多闻里民主一街与前进一路的西北转角处的街面建筑,两层砖混结构的红瓦楼房,二楼是现在已不多见的木结构的内凉台。它的二楼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是一座茶馆——鹤阳茶馆。1926年的《汉口商业一览》在茶馆栏记载有鹤阳茶馆,在六渡桥新马路,是该书记载的103座茶馆唯一旧址还在的老茶馆。

  50、60年代,人们从鹤阳茶馆的楼下走过,听得见楼上的锣鼓声,抬头看得见化了妆的演员,晚上还能依稀听见时断时续的楚戏悲腔在天空飘荡。按照汉口茶馆“清水”(只喝茶,不打牌、不唱戏)和“浑水”(唱戏、说书、打皮影戏、标会,乃至打牌赌博皆可)的分类,鹤阳茶馆当是一座“浑水”茶馆。那个时候,湖北的第一个全国象棋冠军李义庭经常在这家茶馆下棋。楼下前进一路的门面为“鹤阳副食品商店”

  汉口的茶馆业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中有两首是写汉口茶馆的:

  水光山色座中招,瓷器精工用淡描。

  茶叶多兼瓜子大,沿河馆比後湖高。

  无数茶坊列市阛,早晨开店夜深关。

  粗茶莫怪人争嗑,半是丝弦半局班。

  有资料显示:1909年(宣统元年),汉口的茶馆多达250家,占武汉三镇茶馆的60%。伴随工商业的迅猛发展,汉口的人口日益增加,茶馆生意更为兴旺。至1918年,汉口的茶馆增至696家。10年后又增加到1117家。1931年武汉大水后,百业萧条,大批失业者涌入茶馆,茶馆生意格外兴隆。1933年,茶馆竟增至1373家。武汉沦陷后,汉口茶馆业只残存有250家,从此一蹶不振。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三镇仅有茶馆300余家。

  300余家茶馆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因为喝茶曾是很多汉口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工商业者会面、谈生意常用的活动场所。随着经济体制的单一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武汉的茶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逐步淡出市场。世纪交替的前后20年里,汉口的数百家茶馆的遗址也找不到几个了。鹤阳茶馆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收业的,老板回湖北乡里了,其子女则在汉口长大。

  汉口曾经辉煌的茶馆业、曾经的1300多家茶馆,现在仅有鹤阳茶馆一处遗址还在。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地方政府和媒体都在大力宣扬,茶叶除了外销一部分,中国人还是消费的主体,鹤阳茶馆应该称为茶馆记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