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经济 >

汉冶萍公司百年记忆(2)

  创立:寻求生存发展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中国,走向衰落的清政府及其腐朽无能的封建官僚体制,给兴建之初的汉阳铁厂埋下了潜在的生存危机。汉阳铁厂在官督商办之后,缺少资金和燃料的主要困难仍然没能得到根本解决。

  1896年8月,张之洞奏请清政府设立铁路总公司,保举盛宣怀“总理其事”,并要求全国所需钢铁料应向汉阳铁厂购买,此时汉阳铁厂获准免税厘5年,这对其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对产品销售发挥了保障作用。但由于汉阳铁厂需要购买外国及开平煤矿的煤焦,运距远、运费昂贵,又所聘洋匠太多,管理不善,造成产品成本过高,因而从1896年至1907年间汉阳铁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没能改变官办时期连年亏损的局面。据《汉冶萍商办调查历史》统计,从招商承办至光绪三十三年(1896年-1907年)改为公司以前,汉阳铁厂及大冶铁矿累计亏损洋例银2703649两,萍乡煤矿累计结余洋例银651577两,盈亏相抵,还亏2052072两。这一时期为了解决煤焦问题而借外债开办萍乡煤矿,使外国侵略势力逐步控制了代表当时中国重工业的汉冶萍公司。盛宣怀于1899年4月向德商礼和洋行借款400万马克,同时与日本制铁所签订《煤铁互售合同》,此后,日本为了控制大冶铁矿获得稳定的铁矿石供应,开始对汉阳铁厂实行巨额资本输出式的侵略,以操控中国重工业经济命脉。

  1898年3月,为了解决汉阳铁厂燃料问题,张之洞和盛宣怀会奏清廷,开办萍乡煤矿,成立“萍乡等处煤矿总局”,委张赞宸为萍乡煤矿总局总办,并委德国矿师赖伦负责工程,择地安源施工。萍乡煤矿位于江西省萍乡县东南安源镇(因而又称安源煤矿),距萍乡县城7.5公里,开采地点为天磁山支脉安源山,矿区占地约504方里373亩,与湖南省的醴陵、浏阳、攸县等县接壤,共投资银6767867余两。因萍乡县境多峻岭,故煤焦运输主要靠水道,即由萍河起运,经渌江转入湘江到湘潭,再转载汉阳。1899年,修通了从萍乡宋家坊萍河边至安源的萍安铁路,1904年,萍安铁路延至湖南株洲,称株萍铁路,1909年又与新筑的粤汉铁路接轨,运输大为改观。1907年,萍乡煤矿基建工程完工投入生产,昼夜可出煤1300余吨,出焦780吨左右,其中土焦170至180吨左右。至此,萍乡煤矿成为中国近代采用机器采矿、运输、洗煤、炼焦的大型煤矿之一,成为汉阳铁厂冶炼燃料基地。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不当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尤为严重。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之初,炼铁炉仅开一炉生产,所制钢轨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差,据各处铁路公司外国工匠化验,钢轨含磷多,易脆裂,对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这由于大冶铁矿含磷大,而所购之酸性贝色麻钢炉不能去磷,从而限制了汉阳铁厂的生产和销售。汉阳铁厂在解决燃料问题的同时,对钢铁产品质量也着手解决。1904年,盛宣怀派李维格带外籍工程师彭脱、赖伦到日本、美国和欧洲考查,历时八个月,广泛收集同行们的经验和建议,最后经英国化学家梭德化验汉阳铁厂所用的矿石、煤焦、生铁及钢铁产品,确认大冶铁矿含磷高,酸性转炉不能去磷,所制钢轨产品易脆裂,影响质量,而采用马丁平炉所炼鱼尾板、零件等小件都为优良产品。通过考察,得到改进生产技术的方法:一是引进碱性的马丁平炉生产工艺,以取代酸性的贝色麻炉生产工艺。二是相应地扩大汉阳铁厂的生产能力。

  1905年盛宣怀委任李维格为汉阳铁厂总办,开始进行扩充改造,至1908年完成大部分工程。改造后的汉阳铁厂,炼铁的焦比达到1:1,成本下降,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量逐年增加,中外皆称汉阳铁厂为中国20世纪之雄厂,“预定之卷,纷至沓来”。1902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15825吨,1904年增加到38771吨,1908年达到66410吨。1907年钢产量为8538吨,1908年达到22626吨。

  此时,西方国家担心失掉市场,哀叹说:“中华铁市,将不胫而走各洋面,必与英美两邦,角胜于世界之商场……呜呼,中国醒矣。”由于提高了钢货质量,国内外的销路日广,欧美行家均称为精品。除向芦汉、正太等铁路提供钢轨外,并向美国、日本和南洋群岛出口钢货。上海各翻砂厂家,更是唯汉阳生铁是用。在此期间,由于此前《煤铁互售合同》的签订,矿石运销日本,铁山一个采区生产的矿石已不能满足需要,盛宣怀便在大冶铁矿开辟了得道湾狮子山矿区,使矿山生产规模扩大,年产铁矿石达30万吨。

  虽然解决了燃料和技术问题,但是开办萍乡煤矿、改建汉阳铁厂先后举借外债,挪借其他组织钱款,欠下了高额债务,因要支付“债息”和“股息”,企业经营仍处于亏损状况,汉阳铁厂的经费开支更显紧张。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盛宣怀与湖北总督赵尔巽奏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3月,清政府农工商部发给公司注册执照,汉冶萍公司正式成立,完全商办时期由此开始。自此,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使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钢铁联合企业。

  1909年汉冶萍公司召开第一届股东大会,根据《加股章程》,会议选出盛宣怀、李维格等9人为权理董事,施禄生、顾润章2人为查账董事;盛宣怀为公司总理(后改称董事会会长),李维格为协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各设总办1人,由董事局公举。所有厂矿以内用人行事,由总办全权处理。根据盛宣怀的意见,大会讨论了在大冶产铁之所,兴建新厂,专供炼铁,以辅汉阳铁厂不足之问题。决定将来扩充,必须在大冶添造生铁炉数座。汉冶萍公司成立之时,盛宣怀拟召新股1500万元,连同老股500万元,共2000万元,每股50元,共40万股,不论普通股和优先股,长年官息8厘,统于次年三月给发,除官息及各项开支外,尚有盈余则为红利,红利按《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推广加股章程》规定拨发。“作成三十成开派,以二成提公积,四成提作办事出力人员酬劳,一成五为最先创始头等优先股三百万元之报酬,一成五为推广加股二等优先股七百万元之报酬,其余二十一成不论优先普通按股均派”。而到1911年公司实收股本1300多万元。

  兴盛:步入黄金时代

  汉冶萍公司成立后,招募了一批商股,解决了部分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经过扩建和技术改造,厂矿生产日趋正常,规模逐年扩大,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销售增长。到1911年,汉阳铁厂已建成3座高炉,其中3号高炉(477立方米),日产生铁为250吨;6座容积30吨的平炉,年产钢达38640吨。萍乡煤矿年产煤达1115614吨,大冶铁矿年产铁矿石达359467吨。宣统年间(1908年至1911年)汉阳铁厂产品行销澳大利亚、香港及南洋诸岛,美国西方钢铁公司也派代表来汉订购。

  国内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九、南浔、京汉等六大铁路所需钢轨和零件32105吨,粤汉铁路8000吨,津浦铁路18404吨,都在铁厂订货,总共订货达58509吨。上海、武汉等地的各翻砂(铸造)厂,也依赖汉阳铁厂的生铁维持生产。1908年至1910年汉冶萍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初步改变了长期亏损的局面。1911年初,盛宣怀以“铁路国有”为名,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干线路权作抵押,向英、德、法、美四国借款,激起铁路风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被迫革除盛宣怀的职务,借款合同未能签字。盛宣怀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逃往日本,汉冶萍公司各厂矿停产,人员逃散和撤离,公司再度亏损。日本派驻大冶铁矿的代表西泽公雄为了保证对日矿石的供应,而不准大冶铁矿停产,并要求日本派军舰停泊石灰窑江面,进行监视,还在一定时期内用部分现款交付矿石价格,作为维持大冶铁矿开支之用。

  1912年汉冶萍公司恢复生产,但由于其他行业还未全面恢复,国内市场需求量小,加之进口钢铁的竞争,致使钢铁产品销售量只达到产量的75%,销售困难,汉阳铁厂亏损洋例银125.6万两。1913年3月盛宣怀重新当选为汉冶萍公司总经理及董事会长后于5月召开公司股东常会,决议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借款1500万日元,其中900万日元为扩充改良事业费,主要用于兴建大冶铁厂(建日产450吨高炉2座),又建汉阳铁厂日产250吨4号高炉1座及容积30吨平炉1座,相应扩建大冶铁矿及萍乡煤矿。600万日元为还高利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