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当下启迪——冯天瑜先生访谈录(一)
辛亥革命网 2025-07-07 14:0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建林记录整理 查看:
2018年重阳节前,笔者和张笃勤先生从汉口的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来到武昌湖北省人民医院,拜望冯天瑜先生。冯先生因病住院多日,正在病房输液。冯先生忍受身体不适,与我们聊天,现将访谈的形式文本化,以飨诸君。
关于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当下启迪
冯天瑜:世纪之交几年间,我在日本讲学、做研究,访问的大学是爱知大学,也是机缘巧合,它的前身就是东亚同文书院。
东亚同文书院
东亚同文书院的源头,可追溯到欲以日本为盟主以抗拒西方势力的“兴亚论”者荒尾精。他于1886年创办汉口乐善堂,该堂作为日本明治时期“经略中国”的传奇人物岸田吟香所办上海乐善堂的支店,以经营药材、书籍、杂货为掩护,开展“中国调查的试行调查”,范围重在西北、西南地区。汉口乐善堂《外员探查须知》规定,探查人物包括君子、豪杰、长者、侠客、富豪,并将其姓名、住址、年龄、行踪详加记载。调查内容则包括各地山川土地形状、人口疏密、风俗良否、民生贫富、被服粮秣等等。荒尾精于1889年返国,向参谋本部提出2.6万字的《受命书》对中国的朝廷、内政、人物、兵事、欧洲英、法、德、俄等四大国的对华策略作了详细分析。可见,汉口乐善堂已经在系统的对中国进行系统调查、专科调查。
这些资料数量巨大,真可谓是浩如烟海。调查报告现存两个地方,一个是爱知大学。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返回日本的同文书院大学的教职员和学生商议重组大学,并吸收从朝鲜汉城的京城帝国大学和台北帝国大学返日的部分师生及资料,于1946年在爱知县丰桥市建立爱知大学。今日的爱知大学作为中部日本的一所文法大学,其规模远超昔之东亚同文书院,专业及学科也遍涉人文社会科学各方面,而它承继东亚同文书院积累的有关中国问题的丰富资料及中国现地调查传统,“中国学”是其优势和特色之一。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另一个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以前视同文书院中国调查为禁区(本人有直接经历)的情况大有进步,近年国家图书馆出版了东亚同文书院编纂的五十巨册《中国省别全志》,二百巨册的《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丛刊》、二百四十巨册的丛刊续编,我为三书写了长篇导言。国图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资料汇集介绍工作,为今后的研究、利用奠定基础。向国图致敬!近三四十年文献整理出版方面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当充分利用这些文献。
冯天瑜简介
冯天瑜先生。刘建林摄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委员。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省、武汉市地方史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