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荣:民族巨变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2)

辛亥革命网 2011-08-03 00:00 来源:华广网 作者:陈欢敏 周欣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它一方面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此后中国的革命和发展

  记者:是的,这些进步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普通民众方面又有哪些转变呢?

     杨主任:这就是我后面要讲的,第三、老百姓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管理,主人公意识初步建立。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国家元首除了禅让、世袭制之外,还有一种最为公平的产生方法——民众选举。也知道了官员们除了领导指派外,还可以由选举产生。封建时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是一人的天下,老百姓对管理国家漠不关心。辛亥革命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参与管理国家的大事。民国初年,老百姓反复辟、反二十一条、五四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这些都是参政意识高涨体现。

     第四,人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共和,告别了帝制。虽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依然风云多变,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企图复辟帝制,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将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以彻底失败告终。

     记者:是的,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权的建立,请您谈一谈这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复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杨主任: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加剧对中国的侵略,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一次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十九世纪后半叶,列强在中国肆意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清政府面对列强的侵略,一味妥协退让,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最终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处处打击、挤压中国民族工业,严重限制、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落后的上层建筑土崩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辛亥革命给封建制度以强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临时政府在成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内,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使实业家们看到了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普遍认为,发展工商业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他们奔走呼号,极力倡导发展实业,以达到救国的目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一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逐渐形成。中国的民族工业因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1912到1919年这八年中的总投资等于辛亥前四十年的总和。短短八年间,出现了煤炭大王、钢铁大王、面粉大王、火柴大王等各种各样的民族工业巨子,民间资本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这对经济复苏有何影响呢?

     杨主任:辛亥革命激发了民众对利权的基本要求,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保路运动。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激起了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自武昌起义胜利后到袁世凯垮台之前,各类以“振兴实业”为宗旨的新型经济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在民国最初的5年中,全国出现了100多个经济团体,形成了民族经济发展的高潮。民初经济团体的产业构成、社会阶层和地区分布,都已达到相当宽广的程度。就产业构成而言,在民初出现的百多个经济团体中,有工业、矿业、商业、交通、财政、农业、渔业、盐业、手工业、土产业等团体。其中工业性团体48个,约占总数的46%;商业性团体41个,约占总数的39%;农业性团体13个,约占总数的12%;交通业团体9个,约占总数的9%,当时由经济团体展开的“振兴实业”运动,已经普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主要部门,而且朝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商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向努力进取。社会阶层构成而言,民初经济团体的发起者和主体成员已程度不同地涉及工商界、知识界、革命派、军政界、财经界、华侨界、工农界、妇女界等,表明民初的经济团体活动已波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就地区构成而言,民初经济团体已普及到全国各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杭州、镇江、安庆、福州、武汉、哈尔滨、太原、苏州、扬州、济南、长沙、广州、奉天、重庆、吉林、桂林等城市都有经济团体出现。经济团体的勃兴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作用,给中国经济近代化造就了一个比较广泛而稳固的社会基础。它使举国上下在“振兴实业”上一度形成了较高水平的思想认同和比较一致的行为取向,为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出现,造就了一个比较广大而稳固的社会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