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信史走进科学殿堂(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红岩春秋 作者:红岩春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9年9月7—10日,“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本研究项目由中美日三方著名学者发起,中方发起人是中

  第二,就是为推动建立和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而尽力。蒋介石这个人既有大功,也有大过。大功有两条,一是领导北伐,一是领导国民党政府抗战。特别是抗战,这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功。如果这样来写抗战史,就比较客观、比较科学。对抗战史的研究,过去囿于国共两党的斗争,难免多有误解、隔阂、猜忌和敌意。我认为国共两党之争,当然首先是是非之争、原则之争、正义与非正义之争。但也有敌意、误会、猜忌,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今天我们研究历史,一定要写信史,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就要从批判语言、斗争语言中解放出来。这样做,有益于增进两岸的理解和互信,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这是有益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

  我举一个例子,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翰找到我说,过去两党斗争、对立,互骂对方是“匪”,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今年纪念抗战,就要实事求是评价两党在抗战中的贡献。他想与我合作,联名写信给中央,呼吁实事求是地评价两党在抗战中的贡献。杨虎城孙子与国民党应该有杀祖之仇,但他的提议,等于是捐弃前嫌,我很欣赏他这种广阔的胸襟和公正的态度,便欣然答应了。我提议,邀请海外包括台湾在内的国民党抗日有功将领或亲属、对中国抗战作出过贡献的国外友人或他们的后人回来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把信寄给了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转交胡锦涛总书记。贾庆林主席把这封信批给了抗战胜利纪念大会筹备组研究,后来纪念大会邀请了一批抗日有功将领或亲属、国外友人。其中包括张灵甫的太太,对抗战有功的郝伯村。但郝拒绝不来,他声明,之所以不来是因为不满意大陆方面对国民党抗日的片面宣传。他说要把内战与抗战区分开来,内战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抗战是对民族敌人的战斗。

  2005年9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主席讲了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这让我很受鼓舞。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及其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并且把国民党放在共产党前面讲。以前双方互相批判,西方人很不理解:你们一个党是“游而不击”,一个党是“消极抗日”,那么中国是谁在抗战?后来提法逐渐改变,这里主要是关于抗战是谁领导的问题。先是提出“抗战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后来又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领导抗战”,这些年又有了一些新的提法,比如“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统一战线的号召和旗帜下进行的”等。但是锦涛同志没有这么讲。我觉得,锦涛同志的讲话是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

  大概两个月后,我作为大陆学者到台北参加“泛蓝”阵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台湾光复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一天中午,大家在会场休息,马英九来看望与会学者,即席发表了讲话。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北京的胡锦涛主席也肯定我们国民党抗战的功绩了。当时我就站在马英九的身边,这句话我听得非常真切。锦涛同志尊重历史的态度,台湾方面很高兴,这就有助于化解历史恩怨,对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益。因此,作为学者,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态度研究蒋介石。

  这些年我花了相当的精力研究蒋介石,就是致力于提高历史著述的科学水平,希望通过对历史的科学评价,进而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一点推动。这次我到重庆来,看到重庆实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既实事求是地搞研究,同时又把大量的抗战遗址保护下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举动。这就是尊重历史,是有益于推动祖国统一的大事。

  刘:杨先生,今天您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包括对蒋介石有了新的认识。您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学术的科学精神令我们敬佩。同时,十分感谢您对《红岩春秋》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衷心祝愿先生工作顺利!

  衷心祝愿史学在和煦的春天里兴旺昌盛,让后人循着前人的脚印走向未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