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专家:百年回望 辛亥革命意义重大(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1 00: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徐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何在?对中国新世纪的前行有何借鉴?记者走访北京、武汉和中山三个城市,采访三位国内知名孙中山研究专家,让他们讲

  朝看首义门 暮游黄花岗

  新闻报道和革命题材影视剧要忠于史实

  还是在两年前,谈到辛亥革命100周年,他就大胆提议,希望由海峡两岸联合纪念共襄盛举。面对近代革命题材影视剧的热播,他放下学者的矜持,撰长文直指“历史剧应尊重基本史实”。为了抢救辛亥革命的民间记忆,他的研究组曾发出约2000封信,遍访革命先烈的后裔……他就是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毕生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史。百年辛亥来临之际,筹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之余,张海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张海鹏

  从1961年开始,每到辛亥革命逢“十”的周年纪念,在湖北武汉都会举办一场辛亥革命国际学术讨论会(1971年除外),中国史学会是两个牵头单位之一。百年辛亥之际,会议规模将更盛于以往,身为中国史学会会长的张海鹏最近一直督办此事。

  对于百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个人的感受和记忆注定在不断递减,但一代代后人的辛亥记忆,也在被各种形式的作品不断丰富和塑造。比如近年出现的反映辛亥革命前后近代史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以及反映革命志士保护在香港的孙中山的电影《十月围城》,以及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目前还在拍摄的电视剧、电影《辛亥革命》等,在开拍前就赚足了眼球。

  作为历史学者的张海鹏,当年《走向共和》的剧本曾招致他强烈不满,他还曾专门写文,逐条列举史实对照批驳之。“历史上,孙中山从没有和李鸿章见过面,可在电视剧里,李鸿章却在家里接待孙中山,还侃侃而谈革命,不可能的事嘛!这明显就是在捏造事实。此外,孙中山剪辫、伦敦蒙难、美国筹款等情节,也都存在明显的编造,张冠李戴屡屡出现。”

  时隔几年,张海鹏对此立场丝毫没变,“戏说剧”姑且不论,他建议那些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制作方,尤其是动辄自称“历史剧”、“史诗”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历史教科书,可也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大方向不能错。文艺作品为了剧情的需要和收视率,可以在某些故事情节上进行创作,在人物的个人生活上有一定虚构,但也要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

  国内部分城市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的借纪念发展旅游。对此,张海鹏认为,通过纪念活动来打造文化品牌,这个毫无问题,都应该做,只要做好整体规划和开发利用。在搞纪念庆典的同时,可以设计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比如有了武广高铁之后,广州和武汉就可以联动,游客上午在武昌看完首义门,搭上三四个小时的高铁,再到广州游黄花岗,一天之内就都解决了。此外,南京和武汉,广州和港澳地区,都可以在这方面合作。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百年辛亥——中山先生海外寻踪”大型采访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我寄予很大期望。采访力量还可以再大一点,要摸准对象,认真挖掘,不能到处撒网,要把握重点。希望你们此次海外之行,能够掌握更多的史料,写出有分量的报道。

  张海鹏,1939年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2004年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曾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等论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