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两岸共同弘扬中山思想(2)

辛亥革命网 2011-02-21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在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海峡两岸、海内外,所有华夏儿女都在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

  纪念辛亥革命发展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目前这种隔海分离的局面,是20世纪40年代国共内战历史形成的。如果中山先生还活着,看到这种局面也会很难过。历史问题我们更应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用理性的思维和务实的心态来对待。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有共同的基础,共同的方向,才能持久。当前,在“统一”目标一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同胞,应先共同合作“振兴中华”,这也算“先易后难”吧!目前,两岸经济已实现互惠互利的全面合作,在这方面双方不仅有需要,也具备这方面条件。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已使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正常化、制度化的新阶段。而这种合作,对两岸同胞都是有利的,对整个中华民族也是大好事。两岸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文明进步了,彼此互信建立了,届时再来解决政治层面的复杂敏感问题,直至统一这样的问题,自然要容易得多。要相信后人的智慧。我想从战略全局来看,这也算是“先经后政”吧!所以,从“先经后政”、“经中有政”,到逐步“破解政治难题”,这就叫“循序渐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重要讲话中指出:“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统一,既是中山先生的核心思想和重要目标,也是当今两岸同胞无法回避的一个原则问题。能不能统?何时可以统?这是一个客观情势决定的问题。而要不要统,想不想统,这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作为政治人物更是一个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想当年中山先生提出“统一中国”口号时,中国还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列强在华各霸一方的局面,统一谈何容易!但中山先生毫不含糊地提出要统一中国。结果是,“除军阀、驱列强”成为国人的一致共识,并迅速形成一股反帝、反封建的巨大洪流。所以,中山先生和所有辛亥革命的先知先觉,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勋彪炳千秋。

  由此可见,一个政治人物,要有恢宏的气度,要有大的格局。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把握民意,更要引导民意。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要有一个正确的抉择。有些事从眼前看这样做比较有利,但从历史长远看就不可取。一个政党,一个领导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方向和科学的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讲,暂时不能统,不能叫“不统”。把“不统”和“不独”并列起来,作为对两岸政策的基本政策,很容易被“台独”分裂势力利用和误导。总之,首先目标要清晰,其次阶段性任务说清楚,这样才科学,才能引导民意向着积极方向转化。

  辛亥革命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也是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过的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学习中山思想,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既要面对现实,更要明确方向目标,还要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往何处去?我觉得中山先生提出的“复兴中华、统一中国”这8个字,应该作为两岸最大的基本共识,作为我们“仍须努力”的方向。两岸通过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国家、民族认同问题上寻求共识,这样两岸关系会发展得更好。即使一时不能统一,大家心里也会踏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

  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符合历史潮流,所以胜利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要失败。振兴中华,实现统一,符合历史潮流,也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我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启示。

  (作者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