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两岸共同弘扬中山思想

辛亥革命网 2011-02-21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在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海峡两岸、海内外,所有华夏儿女都在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
 

  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海峡两岸、海内外,所有华夏儿女都在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中国百年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影响。面对海峡两岸61年来的分离现状,看到两岸关系终于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再看看中国包括台港澳在内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心中感慨万千。

  历史伟人孙中山

  纪念辛亥革命,我们首先要缅怀为复兴中华民族而赴汤蹈火的革命先驱和前辈英烈,而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那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务实开明的思想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他的不朽精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第一个喊出“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把追求国家富强、实现国家统一,作为他矢志终身的两大奋斗目标。他的口号,呼喊出了那个年代全体中华儿女的时代心声,也集中反映了当时人民大众的主流民意。包括台湾同胞,尽管当时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当他们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后,都非常振奋,奔走相告,在台湾岛内多次发起“驱逐日寇、收复台湾”的抗日运动。因此,即使在当时媒体欠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中山先生在全体国人中具有崇高威望,也赢得了广大海内外华人的无比尊敬,使得孙中山先生在离开人世之后,始终成为人们最为怀念的世纪伟人之一,而且在国内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士中,几乎毫无争议。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中山思想核心:“复兴中华、统一中国”

  中山先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有方向的革命领袖,他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始终把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作为至高无上的使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实现国家统一作为立国方针,并提出了“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5个统一。中山先生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他亲手绘制了“建国大纲”这一宏伟蓝图,使国人大开眼界。临终前他留下两句传世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00年过去了,海峡两岸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各自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中山先生的两项历史使命尚未完全达成。在纪念辛亥百年的今天,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依然是两岸同胞及海外侨胞在21世纪的两大重任。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中山先生这两大宏愿,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有着崇尚统一的传统。有识之士坚持统一,人民期盼统一,统一和强大,始终是中华民族一切爱国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目标。而“统一”和“强大”这两个问题,又始终是紧密相连:强大了一定会统一,统一了必然会强大。当前,海峡两岸同胞正同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值得庆幸的是,海峡两岸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曾经硝烟弥漫的台湾海峡,现在已变成和平的海峡。尤其是2008年马英九当政后,在两岸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了两岸“三通”直航,实现了两岸全方位大交流的良性互动。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在新形势下,两岸同胞应该携起手来,抓住机遇,彼此合作,累积互信,共创双赢。首先使两岸同胞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在经历了一个和平发展阶段之后,在彼此有了一定互信之后,再来逐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复杂难题,探讨实现最后统一的历史途径,完成中山先生始终坚持、主张的未竟事业,也许是当今我们“仍须努力”的一个方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