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烈士周实后人:祖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2)

辛亥革命网 2012-07-16 00:00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王荣 朱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前不久,年过七旬的资深媒体人丁驾龙老先生给晚报提供线索称,辛亥烈士、南社诗人周实的后人之一目前就居住在老淮安。6月13日,记者与丁

  周实其人:辛亥烈士和南社诗人

  “说起周实,辛亥烈士和南社诗人是他身上最为抢眼的两个标签。”淮安区文史研究者郭寿龄告诉记者,他的祖父郭沅早年是淮南社成员,与周实、阮式相识,并且曾和阮式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辛亥革命中,郭沅参与了周阮二人领导的学生队光复山阳的行动,并且见证了二位烈士被杀害的过程。“从青年时期开始,祖辈的事迹就让我悠然神往,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周阮两位烈士的研究。许多事情,我甚至比他们的家人知道的还多”。

  据郭寿龄介绍,1885年11月5日,周实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车桥镇一户书香门第。周实,字实丹,儿时读于车桥家塾无尽庵,因号无尽,又号和靖、吴劲;原名桂生,字剑灵;嗜酒,自号山阳酒徒。周实幼好读书,生有夙慧,天资聪颖,过目成诵。

  1906年,二十出头的周实求学于南京宁属师范,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挚友阮式,二人先后秘密加入同盟会。激进的思想,豪爽的性格,出众的文采,使他们自然地成为旅宁淮安籍学生领袖,“白门侪辈,周阮齐称”。

  1909年,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这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陈去病等。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南社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当时,周实欣然偕一批淮籍同学参加,是最早的成员之一,被称为“社中眉目”。1910年,周实又与阮式共创“淮南社”,“为南社桴鼓之应”。

  1911年11月,获悉武昌首义的捷报,周实喜不自禁,赋《消息》一诗:“汉帜飞扬明月夜,鲁戈挥霍夕阳时。英雄已分沙场死,莫遣蛾眉系我思。”他此刻已决心挺身而出,投笔从戎了。当年11月6日,周实回到山阳,与挚友阮式共商革命、保乡大计。两人召集本城各校学生和旅宁旅沪回淮学生组成学生队,夺取城守营枪支武装自己,“荷枪持械,日夜守卫不辍”。14日,在周、阮二人以及巡逻队员的组织发动下,在旧漕署召开山阳光复大会,参加者数千人。会上,“首由周实演说光复大义,继由阮式演说声斥‘虏令劣绅’之无状”。

  山阳县令姚荣泽是个两面派,他暗中与劣绅勾结,密谋陷害周阮二人。17日,周实路过府学的魁星楼下,遇到一人拿着姚荣泽的名帖,邀请他到府学内议事。周实毅然前往,刚刚走进室内,典史周域邠持枪迎面射击,周实则从容大呼:“文明世界,请以枪毙!”最终,周实“连中七枪,壮烈遇害。阮式亦被逮至,刳肠剖胸而死。万人共愤,日月为晦”。

  周实、阮式被杀害后,其亲友周伟、张冰等人到上海谋求昭雪复仇,经南社成员柳亚子、朱少屏等人多方奔走,在沪军都督陈其美的支持下,历经波折,终于将姚荣泽在上海送上法庭,并于1912年3月判决姚荣泽死刑。值得一提的是,该案是民国历史上第一件按照西方法律程序公开审理的案子。然而,周阮二烈士案“仅得昭雪”,而“仇未复”。部分陪审员竟以“罪有应得,情尚可愿”为词请求减免,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下令特赦,改判监禁10年,最终未满三月,姚荣泽已经逍遥法外了。

  周实也是南社杰出的爱国诗人,短短一生所作诗歌多达千首以上,刊于《南社丛刻》、《无尽庵遗集》等书中。周实的诗歌,有婉约更有豪放。柳亚子作过这样的评价:“余观实丹烈士生平,盖缠绵悱恻多情人也,一朝见危授命,慷慨慕义,奋为鬼雄,贤者不可测,亦足为我南社光也。”

  周实的缠绵悱恻与多情,主要体现在他与女友棠隐的诗作里。周实14岁那年,与棠隐非常相得,但是双方都迫于家庭原因,于1905年,先后各自结婚。棠隐非常不幸,被逼嫁给染有重病的富家子弟,半年后丈夫就死了,两年后,棠隐郁郁而逝。周实这个阶段的诗作哀婉动人,催人泪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