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烈士周实后人:祖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辛亥革命网 2012-07-16 00:00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王荣 朱卉 查看:
他是一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爱国志士。辛亥大潮中,他与战友阮式带领一干学生响应武昌首义而光复山阳,成为辛亥革命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后因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他与战友惨遭杀害,死时年仅26岁。惨案震惊全国,孙中山亲题挽联表示哀悼:“喋血于孔子庙中,吾道将衰,周公不梦;阴灵绕淮安城上,穷途痛哭,阮籍奚归?”他是一位思想进步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常以诗歌为利剑,不断奏响革命强音,让封建卫道者胆寒。他坚持诗歌反映现实、因时立言、抒写真性情、使人感发而振兴这些基本原则。这些百年之前提出的观点,直至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他就是周实,一位出生于淮安车桥的名人。
淮海晚报寻访名人之后系列报道自六月下旬推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不久,年过七旬的资深媒体人丁驾龙老先生给晚报提供线索称,辛亥烈士、南社诗人周实的后人之一目前就居住在老淮安。6月13日,记者与丁驾龙以及淮安区文史研究者郭寿龄等一同寻访了周实的外孙崔大寅。
实地探访:周实的外孙现居老淮安一隅
从主城区出发,驱车近20分钟便来到了淮安区老城区。与大厦林立、车马喧嚣的主城区相比,老淮安至今仍保留着特有的古城气息——精致而繁华,市井味浓郁。辛亥烈士、南社诗人周实的外孙崔大寅就住在古城一隅——兴文街34号。
说起兴文街,20多年前,此处可谓一处繁华之地,尤以小商品和小吃为特色。现在,因为改造,这里的商业氛围淡了,小商品、小吃都没有了,熙熙攘攘逛街购物的人也没有了,只剩下一条街道。
兴文街长几百米,要论宽,七八米而已。街面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成,街两侧多是楼房,青砖亮瓦,其间夹杂一些低矮阴暗的木板房,许多房屋之间都有一堵墙——女儿墙、防火墙,青砖砌起,高过屋脊,飞檐翘角。房子都很讲究,窗格雕镂细腻,大多是蝙蝠、梅花鹿、松鹤、喜鹊、松、竹、梅、菊等图案。
兴文街34号是一座带院子的四梁八柱的老房子,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炎炎夏日,跟随崔大寅走进屋内,顿时感觉些许清凉,不过,屋里湿气很重,不久身上便变得粘腻。
年过七旬的崔大寅身体硬朗,动作麻利,说起话来中气充沛,给人一种豪爽果决的印象。寒暄过后,他搬好凳子,给客人们倒了几杯茶,随后,便从壁橱中拿出一摞资料,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讲述他们家族的故事。
据崔大寅介绍,外公周实和外婆王元春一共养育了一女一子,女儿叫周铁筠,也就是他的母亲,儿子名叫周炜曾,也就是他的舅舅。后来,他的母亲周铁筠与父亲崔星养育了儿女六人,分别是女儿崔贞全、崔贞和、崔贞正、崔贞玉和儿子崔大同、崔大寅。而外公周实就义后,他的舅舅周炜曾受到国民政府的照顾,就读于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毕业后长期供职于银行界。后来,舅舅成家后把外婆接到上海定居,养育了四个女儿,分别是周萼华、周宛华、周雪华、周淑华。“目前,我们周家的后人散居在淮安、上海、长沙、枣庄等地,大多事业有成,不乏一些杰出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家族中很多人都当了教师,这一点可能与周家世代书香的传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