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追溯武昌百年记忆:粮道街区域是湖北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

辛亥革命网 2023-11-04 13:45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万建辉 王莉 朱晨晞 查看:

11月3日上午,武昌大讲堂之《千年历史耀武昌》系列讲座第四讲在昙华林城市书房开讲,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教授、张之洞文献馆馆长张继才,带领读者走进百年粮道街,探讨百年粮道街的文化及其个性,追溯武昌百年记忆。

  “独特的地形使粮道街片区呈现出特殊的自然景观,极具山水魅力,也为近现代教育活动、革命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区位环境……”

  11月3日上午,武昌大讲堂之《千年历史耀武昌》系列讲座第四讲在昙华林城市书房开讲,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教授、张之洞文献馆馆长张继才,带领读者走进百年粮道街,将粮道街区域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探讨百年粮道街的文化及其个性,追溯武昌百年记忆。

  文人雅士偏爱武昌城东北隅

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张继才教授主讲百年粮道街。 记者万建辉 摄

  讲座由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区文旅局主办,武昌区图书馆承办。张继才在讲座中首先分析了粮道街的地理因素:粮道街本来指的是武昌解放路司门口和中山路螃蟹岬之间的一条街道,他即将出版的新书《百年粮道街:历史与文化》中的粮道街,其实是一个空间地理概念,它东起小东门,西与中华路街相接,南抵蛇山北麓,北与积玉桥街相邻。同时,他所称的粮道街,也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

  张继才说,自古以来,粮道街就是一个形胜之地。蛇山以北三座山呈东西走向横亘粮道街区域,可以远眺长江、沙湖。这样独特的地形特征在武昌城内只有东北隅的粮道街区域才有。加上蛇山阻隔,使得蛇山以北的东部较为幽僻,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欢。抗战时期,著名作家老舍来到武汉,他特别偏爱云架桥一带,说云架桥是武昌最清静的所在。

清代武昌城地图,城内蛇山北部明显可见三排小山

  “粮道街区域最光彩夺目之时就是近代——晚清和民国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势力渗入内地,社会急剧转型,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教育、医学、建筑、艺术、习俗等异域、异质文化,在粮道街区域上演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

  进入晚清,武汉三大省直书院有两个坐落于此。江汉书院是武昌最早的书院,最初设立于武昌文昌门内,后迁移至忠孝门内巡道岭,今粮道街东段。经心书院创建于1869年,为时任湖北学政的张之洞商请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的李鸿章,在武昌三道街学署别建精舍课士之所。1902年,经心书院与江汉书院合并,改为勤成学堂。此外,粮道街还有勺(sháo)庭书院,它是武昌府所办书院,地址在粮道街朱家巷。这一时期,粮道街区域还集中了几十处道观、寺院,西方教堂也陆续出现。

地处昙华林的原文华大学文学院旧址

  之后,大量新式学校在20世纪初涌现,包括教会学校、官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三类。教会学校有文华书院、文学书院、布伦女校、懿训书院等;官办的有1903年开办的东路高等小学堂、1905年开办的道师范学堂、1905年开办的工业传习所、1906年开办的湖北军医学堂等;私立的有1902年开办的日新预备中学堂、1904年开办的普通中学堂、1906年开办的明新公学、1907年开办的滋兰女学堂等。除我们熟知的那些学校外,还有湖北公立、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湖北省立女子职业学校,群化中学,启黄中学,荆南中学等等。

  众多学术讲座、文化活动也在粮道街区域的学校举办,粮道街成为当时湖北的学术中心。泰戈尔、杜威、孟禄、杜里舒、伯克赫斯特等世界级文化大咖来此讲学,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黄炎培、张君劢、张伯苓、马寅初、黄侃等一大批本土大师在此地演讲、执教。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也建立于此地。

  粮道街革命火种燃遍湖北大地

  “粮道街是我党的重要发源地,它既是湖北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根,也是湖北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张继才介绍,1902年,“湖北第一个革命者”吴禄贞从日本毕业回国秘密从事革命。次年,吴禄贞等人在孙茂森花园的李步青寓所秘密集会,因孙茂森花园位于昙华林花园山,故秘密活动被称为“花园山聚会”。

昙华林“花园山聚会”旧址

  花园山的活动主要有进行宣传鼓动、发展革命力量等,其后相继建立起来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日知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在人员、精神、方略等方面一脉相承,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可以说,粮道街是湖北革命团体或机关聚集之地,也是湖北革命党人活动基地。

  为什么说粮道街也是湖北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张继才说,由于近代以来粮道街区域打下的教育文化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以董必武、恽代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此办教育、编刊物、成立进步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1917年,文华公书林举办俄国革命演讲会。1920年2月4日陈独秀来武汉演讲社会主义。1920年冬,李汉俊回武汉,董必武邀请他在武汉中学讲授社会主义理论。1923年2月4日,在中华大学的大礼堂,李大钊宣讲了妇女解放的理论。

  1917年10月,恽代英在中华大学建立互助社,1920年2月1日,在此基础上成立利群书社。1921年,利群书成员在黄冈建立了共存社:进步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到了大革命时期,鄂豫皖建党者大多来自粮道街,不仅如此,全省很多县的党组织创始人也来自粮道街。”张继才说,截至1927年,在武汉城区,在学校中建立党支部的有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的前身)支部,中华大学支部,武汉中学第一、第二支部等。粮道街的学校最多,有5个,占42%。

  粮道街的革命火种燃遍了湖北大地。在省城求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农村革命中扮演了革命思想的播火者、基层党组织创建者的角色,这些人很多来自粮道街。黄麻起义的10名领导人中,7人来自启黄中学、武汉中学、中华大学,1人来自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到1927年7月,全省69个县,就有65个县建立党组织或有党员活动,这些人基本上是学生党员,其中大部分来自粮道街。所以,粮道街革命火种燃遍全省。

  张教授说,百年粮道街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革命性。新式教育是创新性的突出表现,它取代了传统教育,是新制度取代旧制度。近代图书馆建立、中西医治疗、红十字会产生、童子军建立、近代体育产生等都是创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