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的武汉人民从来都是英雄的人民

辛亥革命网 2020-09-01 10:07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万建辉 查看:

今年5月1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微课堂——牵手博物馆探寻英雄城”系列课程走进武昌区水果湖第一小学、水果湖第二中学,以“云课堂”直播方式为2000多名学生讲述辛亥英雄的

2011年9月落成的辛亥革命博物馆。  资料照片

  “无论是100多年前的武昌首义壮举,还是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从来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从来都是英雄的人民。”今年5月1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微课堂——牵手博物馆探寻英雄城”系列课程走进武昌区水果湖第一小学、水果湖第二中学,以“云课堂”直播方式为2000多名学生讲述辛亥英雄的故事,在青少年中传承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长魏德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3月下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通过“云游·春光中的武汉”系列全媒体直播活动,让全国626万人次观众“走进”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重温首义精神,感受英雄城市的荣光。

  5月初,一直坚守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一行15人来该馆参观,让专家组成员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不少高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组团来该馆参观学习,主动传承首义精神。去年3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2017级、2018级学生来该馆开展“追寻先贤风采 弘扬爱国主义——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活动。学生们表示,要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从来没有在前进的脚步中忘却根骨。2011年12月,由首义精神等提炼而出的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被写入武汉市党代会报告。城市精神既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升华、广大市民精神气质的提炼,也反映着武汉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

  “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是武汉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首义精神,乃是‘敢为天下先’。辛亥革命的首义,即武昌起义,发生在武汉。我通过研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进而提出武昌首义精神。首义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新时代更倡导‘善为天下先’,进而成为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对于武汉精神中的英雄气概、英雄气质,著名历史学家、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深有感触。

章开沅教授。资料照片

  7月30日,章开沅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首义精神是武汉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历史文化即荆楚文化的延伸和传承。追溯荆楚文化的特质,有人用五句古语来概括,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惟楚有才,深固难徙”。正是这些文化基因熔铸了武昌首义志士的人格,从而创造了划时代的壮举。

  武昌首义的那一代仁人志士是理应受到尊重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起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多少人去国离乡,抛妻别子,牺牲个人的家庭幸福生活,追求祖国的独立富强。首义精神所追求的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很多共产党人早年都曾投身辛亥革命。

  章开沅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首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这句话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但用于群体之说源自武昌首义志士,符合荆楚文化的精神,可以界定为辛亥革命的特色。它所具有的现实价值就是要敢于创新、抢抓机遇。首义文化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不仅属于湖北武汉,而且也应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珍视的遗产和财富。

  辛亥元勋熊秉坤的长孙熊永铸:

  辛亥首义当晚祖父大智大勇当机立断

熊秉坤的长孙熊永铸带记者看“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纪念碑。记者万建辉 摄

  辛亥元勋熊秉坤1969年在武昌去世。熊秉坤的长孙熊永铸今年70岁。19岁之前,他一直和祖父生活在一起。7月25日上午,熊永铸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他回忆,1969年,祖父临终前曾对他说:“你的爷爷一生都是血气方刚的,希望你以后也要做你的爷爷这样的人。”

  二七大罢工后留共产党领导人在家里避难

  熊永铸说,他小时候,父母在青山,他和祖父住在一起,对祖父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

  熊永铸读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参观施洋烈士墓。回来后,他跟姥姥(熊秉坤的妹妹)说了这件事。姥姥告诉他:“二七大罢工被镇压后,你的爷爷还留了好几名共产党领导人在家里避难、开会。”就是那个时候,熊永铸对祖父的身份、经历产生了兴趣,开始翻看资料,才知道祖父是武昌起义中了不起的人。

  熊永铸回忆说:“祖父带我看武昌起义旧址是在1959年。当时,一位英国将军到汉访问,问及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炮兵的状况。湖北省军区通知我的祖父陪同外宾参观武昌起义旧址,介绍情况。祖父回到家后,家人都想去看一看。祖父答应了,随后第一次带大家去看了工程营营房、楚望台、起义门、烈士祠。在工程营营房,祖父对我说:‘这就是你的爷爷当兵的地方,是当年起义开始的地方。当时,大家从这里出发,去占领楚望台。’祖父说,楚望台是当年亚洲最大的军火库。”

  辛亥革命50周年时与溥仪相对而坐

  1961年,熊秉坤应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邀请,担任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筹备委员会委员,到北京参加纪念大会。当年国庆招待会上,中央统战部安排“末代皇帝”溥仪和熊秉坤见面,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最后一位“皇帝”和武昌首义的发难者相对而坐。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熊永铸说,“当晚,我的祖父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大智大勇,当机立断。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为‘除去数千载之专制,俾我同胞得游泳于共和团体之中’,以及‘将见政治日新,国势日强,何难雄视全球,与欧美并驾齐驱,转为极强极盛之大国’。”

  武汉历史文化学者张笃勤:

  翻开任何一部中国近代史

  都闪耀着英雄城市武汉的名字

  “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最典型的体现之一就是辛亥武昌首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武汉历史文化学者张笃勤近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有历史学者把辛亥首义精神概括为4种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精神、勇担大任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求真务实精神。在他看来,这些精神中都充满武汉人英勇不屈的气概。

  阳夏保卫战中武汉市民箪食壶浆支援民军

  张笃勤说,武昌首义前,孙中山和黄兴在华南沿海地区先后举行了10次武装起义,每次都以失败告终。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的惨痛失败促使革命中心北移,革命党人把起义胜利的希望放在武汉。湖北革命党人能独占先机、克敌制胜、成就丰功伟绩,是与其不屈不挠、埋头苦干的作风,勇担大任的历史使命感,敢为天下先的历史主动精神密不可分的。

  湖北革命党人秘密打入湖北新军内部,建立革命组织,发展革命力量。武昌首义前夕,由革命党人掌握的新军人数和同情革命的新军士兵总数达5000余名,相当于湖北新军的1/3,为起义准备了革命武装,还大大削弱、孤立了清军力量,成为起义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体现了武汉革命党人不竞声华、埋头苦干的作风。

  武汉革命党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独立自强、不服输。革命党人杨时杰等人认为:“革命潮流,一日千里,进步甚速……尤其是我们湖北人,就想在湖北干起来……”湖北革命党人在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组织基础上,组建更大的革命组织共进会与文学社,最后联手发动武昌起义。

  武昌首义三烈士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在被捕斩首时,个个慷慨激昂,英勇就义。

  阳夏保卫战中,新生的起义民军与清军精锐之师英勇作战40余天。武汉市民不仅积极参军参战,而且箪食壶浆支援民军。在广大民众支持下,民军以万余人的牺牲保卫了武昌首义的胜利成果,为各地易帜反正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时机,为全国各地独立、推翻清朝统治作出了巨大牺牲。

  首义精神在武汉城市和武汉人民中继承弘扬

  2011年,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冯天瑜与张笃勤合著出版《辛亥革命史》。张笃勤说,在研究辛亥首义和完成书稿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辛亥首义精神是武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首义后的100多年来,在它的感召下,英雄的江城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奋斗。

  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之举,大大提升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从此以后,武汉由原来的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成为与北京、上海相提并论的全国性重要城市,使得武汉在影响近代中国命运前途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翻开任何一部中国近代史,都闪耀着武汉这个英雄城市的名字。

  张笃勤梳理了辛亥首义精神在武汉城市和武汉人民中继承弘扬的脉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使武汉回到了人民手中,实现了当年辛亥革命志士民族民主革命的宏伟抱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武汉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使武汉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