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协力,为辛亥先驱建馆树碑立传(3)
辛亥革命网 2016-03-28 09:0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萍 范建英 查看:
四
上午十时许,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陈元生,在长乐园一楼会议室宣布:《共和先驱·范熙壬》作品研讨会暨辛亥文化(长乐园)论坛正式开幕。随后,由该书第一作者裴高才一边展示图文资料,一边声情并茂地介绍其创作过程,以及两岸名家冯天瑜、陈春林、王士毅、俞汝捷、张玉法等作序、题贺或点评情况。简述了辛亥先驱范熙壬变法、立法、护法的宪政报国卓异人生。
图5:左起陈元生、田长焯、黎继在《共和先驱·范熙壬》研讨会上 胡思洁 摄
《共和先驱·范熙壬》的亮点颇多,既独家披露了范熙壬少年时期所作《龙舟竞渡赋》手稿,又有其获得两湖书院“金奖”的课卷与考入京师大学堂的“状元卷”,更有范熙壬与孙中山肩并肩的大幅照片,以及他起草的祭孙中山、黎黄陂等铭文,还有传主生平最早与最后的玉照。同时,已故著名诗人、学者王士毅生前所作的贺诗手迹,也是首次收入该书。诗云:“裒辑遗篇念在兹,匡时报国浑忘私。九州景仰万家佛,一代风流百世师。”难怪著名史学家冯天瑜先生说:“是作图文互证,新材料纷呈,文情并茂,表现了传主的真性情。一编在手,可鉴往知来……”
五
在研讨会上,裴高才现场独家披露:在120年前,田长焯的祖父田庆芬与范轼、范熙壬父子是同科(1897年)举人。田长霖的遗物中仍保存着范亚维的书信。
图6:《共和先驱·范熙壬》研讨会会场一角 胡伟鸣 摄
《共和先驱·范熙壬》中介绍,范氏手稿得以重见天日,百年来历经了惊险历程——武昌首义爆发后,范熙壬之父范轼将自己收藏的善本与手稿从江西带回武汉保管。民国初年范轼逝世,范熙壬就将他们父子的手稿及善本等带到北京住宅珍藏。无奈,日后倭寇侵占华北,他只好带回武汉寄存。哪知,不久武汉沦陷,又遭炮火轰炸,其数十箱古籍善本灰飞烟灭,所幸其手稿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国共内战后期,再由范熙壬长子范延中带到台湾,而台湾实行“戒严”期间,因范熙壬曾是李大钊亲自介绍加入中共的秘密党员,范延中因此将资料转移到美国私宅保存。岂料,又遭到小偷破门而入,所幸小偷不谙中文,以为是“废旧书刊”,方逃过此劫。其中范氏起草的吊唁孙中山与黎元洪的祭文,以及他营救李大钊的信函等孤本史料,弥足珍贵。
六
该书的创作与编纂也凝聚着两岸作家、学者与诗人的心血。那是2007年,经与范家世交的耄耋学者王士毅教授牵线,范熙壬先生次女、九秩老人范亚维教授联络在台湾的弟弟、诗人范延中,提供范氏三代人历经艰险珍藏的范氏史料,促成作者写成《无陂不成镇·为民喉舌》(裴高才、王凤霞著,长江出版社2009.8)。2009年8月,《无陂不成镇》三部曲在台北首发与研讨时,范延中与第一作者裴高才聚首时,又提供了他整理的一些新近发现的史料,以及他们兄弟姊妹的口述录音资料。
图7:自日本赶回的张昌德深情回忆 程浩华 摄
范熙壬的外孙、旅日企业家张昌德透露,早在1985年,两岸尚未解冻时,分隔四十年的两岸姊弟范亚维、范延中专门到日本相聚,并搜集传主留日史料,为传记做准备。同时,作者会同亲属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寻访,也搜集到了一批官方与民间史料。去年春夏之交,裴高才同传主在大陆的子孙范廻中、范雷等亲属会商,决定续写“范熙壬传”——《共和先驱·范熙壬》。经过多方努力,终使该书于今年春与读者见面。
据悉,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并辛亥革命10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今年7月裴高才将做客武汉图书馆社科讲堂,解读《共和先驱范熙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