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援华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增刻14位苏军烈士名字(2)

辛亥革命网 2015-08-11 08:5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万学工 查看: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8月6日,俄总统全权代表巴比奇率团出席汉口东正教堂竣工暨“武汉中俄文化交流馆”启用揭牌仪式,并参观“中俄万里茶道与东方茶港文化”图片展。

  1937-1941年间,苏联共向中国派遣了1250架飞机,1091名飞行员和2000多名地勤人员,直接参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有211名苏联飞行员在中国对日空战中阵亡。

  据中国专家研究资料和俄罗斯驻华使馆提供的数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筑的苏联红军抗日胜利纪念碑、苏军烈士纪念碑、苏军烈士陵园和苏军烈士墓达百余座,安葬着至少5400名苏联红军烈士,分布在中国9个省区、68个城镇。其中,75座碑陵在中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妥善维护。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同时签定了中国从苏联购入武器的借款协定。1937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派军事代表团访苏,向苏方陈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及与苏联的利害关系,同苏方洽商了苏联对华军事援助事宜。此后,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开始陆续运往中国。1937年12月南京失陷,中国抗战形势更加险恶。中国政府呼吁美、英、苏等国家给予援助。1938年5月10日,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致电蒋介石明确保证:“关于苏联方面援助一节,丝毫不必疑虑,苏联当尽其一切可能,援助正在反抗侵略者的英勇解放斗争中之伟大的中国人民。”

  应中国政府邀请,自1937年11月开始,苏联政府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仅武汉抗战期间,援华苏联军事专家达3665人,军事顾问200多人,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参与援华的军事顾问中,包括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朱可夫、巴季茨基、崔可夫、雷恰戈夫、日列加夫等苏联元帅和将军。仅1938年5月至8月的武汉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9次并肩作战,共击落日机62架,给日本海陆军的航空部队以有力打击。

  解放公园的前身为英、法、俄、德、日、比六国洋商跑马场,俗称西商跑马场。1953年始建公园,1955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六周年)建成开放,故名“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就坐落在解放公园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中国人民而英勇献身的苏联空军志愿队15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坟墓。原在中山大道陈怀民路万国公墓中,1956年迁此。左倚朝梅岭,右靠夕桂山,墓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墓扩用花岗石砌成,高3米,宽23米,正面嵌15位烈士墓表,左右置记事碑,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字镌刻。墓前广场有高10米的四方锥形纪念碑巍然卓立,碑身正面镌刻“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碑前有宽阔的墓道,道两旁松柏成行,繁花似锦,使陵园景色愈加庄严瑰丽。  

  整个墓地都是依照苏联的习俗建立的。如纪念碑是方锥形(中国碑是方柱形),墓台是长方形(中国墓墓顶是圆形)等等。墓碑碑座四面镌刻着中苏两国国徽浮雕,碑身背面用中俄两种文字铭刻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永垂不朽!”与纪念碑相对的是烈士墓的墓台,淡青色的花岗石墓台长约32米,高3米,上面记载的是墓碑文和烈士们的名单。

  在中国,不仅在武汉有苏联烈士纪念的陵园,重庆、桂林、南昌、大连等地都有。今年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时,中华民族这个重情重义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异国他乡,帮助过我们的这些苏军将士,不会忘记这些援华飞行队员。 

  今天的解放公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风景怡人,游人如织,一派和谐和煦景象. 来游玩的人们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总是会去瞻仰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缅怀这些为和平而献身的国际主义英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