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老兵陈鸣铮文物展在汉举办 数千市民观展
辛亥革命网 2015-07-08 16:39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何晓刚 刘念 查看:
数千人士观看展览
昨天是“七七事变”78周年,由市台办、中山舰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的抗战老兵陈鸣铮抗战文物、藏品、用品展在金口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大厅举行。专门从台湾赶来的陈鸣铮的夫人陈周淑芬和亲属、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萨师俊的侄儿萨致榆及全市数千名各界人士参观了展览。
据中山舰博物馆王瑞华馆长介绍,本次展览所展出的抗战文物、陈鸣铮个人藏品、用品、图片共计50多件,包括珍贵的抗战纪念章,抗战时期的个人用品、还有中山舰被打捞出水后,老人两次造访武汉时,使用过的行李箱等。该展览分为“出身海军世家——就读水兵摇篮”、“投身抗日战场——迎接血火洗礼”“历经百年风雨——情系一代名舰”等五个部分。以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再现抗战老兵陈鸣铮的百年风雨历程。
陈鸣铮夫人、90岁的陈周淑芬女士告诉记者,陈鸣铮在中山舰打捞出水后,多次从台湾来到金口,为中山舰上的数千件文物做鉴别、参观修复后的中山舰,祭奠当年牺牲的战友,中山舰成为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直到前年去世时,还在念叨中山舰。陈鸣铮生前说过,中山舰被炸沉时,他死里逃生活下来了,为抗战别离了自己战友,百年之后也无法到武汉金口陪伴他们,只有将自己的藏品和用品捐献给中山舰博物馆,陪伴那些牺牲的战友,算是了却他一生的心愿。陈周淑芬女士还代表自己一家四代,感谢武汉在“七七”这个特殊的日子,举办陈鸣铮文物、藏品用品及图片展。
中山舰的英雄故事
昨天,中山舰博物馆王瑞华馆长,再一次向人们讲述了英雄的中山舰和英勇的中山舰官兵抗击日军的事迹。
1938年10月24日下午,江水如注般地涌进了遭受重创的舰体。3点50分,一代名舰——中山舰沉没于长江南岸金口龙床矶江底。在武汉保卫战中,担负着长江航道空防、巡逻任务的中山舰,在金口赤矶山一带与6架日机持续血战近一个半小时后,结束了其25年悲壮的服役史,舰上18名官兵幸免于难,25名官兵壮烈殉国。次日,武汉沦陷,持续了100多天的武汉会战悲壮地结束。
陈鸣铮的次子这样转述父亲讲给他的中山舰抗击日寇的故事:当天下午两点钟左右,6架日军轰炸机一齐飞来,一架架俯冲下来,对着军舰投弹轰炸。舰上的火炮对着敌机开始发射,江面上到处是爆炸声和冲得很高的水柱。中山舰一共中了6枚炮弹,第3枚击中时,舰艇开始进水,机器熄火了,军舰操纵失灵,舰体开始向左倾斜。指挥台炸塌,8名炮手英勇牺牲,弹药箱爆炸,军舰起火了。
舰上的官兵英勇反击,舰长萨师俊的右腿被炸断了,左腿被炸伤,在中山舰沉没前一直坚持指挥。舰开始逐渐下沉时,副舰长和士兵们背着萨师俊,还有20多名官兵一起撤离舰艇。很多官兵乘舢舨驶向江岸时,可恨的飞机又来了,对着逃生的官兵低空扫射,舰长萨师俊牺牲了,那只舢舨上的9个人牺牲了8个,只有一个勤务兵活了下来。剩下的官兵都落水了,有的自己游水上岸,有的被民船救上岸,最后18人幸存下来。我的父亲陈鸣铮是被武汉人救的,当时,英雄的战舰已经沉没,跳入长江后,他在救生艇上躲过了敌机的扫射,在很凉的长江水里游了1个多钟头,被江边的渔民救了起来。那是10月份,水里的温度很低,他全身抽搐,双手都冻僵了,上岸后是当地船工用两双筷子把他的嘴撬开,慢慢往嘴里喂热水,这才缓过劲儿来,才能开口讲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