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熙壬真迹《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入藏湖北省博物馆(2)
辛亥革命网 2015-05-19 13:4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安然 沐仁 查看:
范熙壬(1878—1938)祖籍湖北黄陂,系张之洞在两湖书院的得意门生。在1897年的乡试中,他与父亲范轼同科中举,一时传为佳话。其后,范熙壬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父子俩匆匆离京避祸,后范轼因在“两宫西狩”时有所建言,得以重返北京任职,范熙壬随父回京后也获任内阁中书。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招生,范熙壬以京官身份报考京师大学堂仕学馆,随即在初试和复试中均获得第一名。史学家俞汝捷先生介绍了他考订范轼、范熙壬真迹的过程,以及受托捐赠范熙壬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入学复试试卷的情况。
裴高才介绍了范熙壬从留日前到护法期间的经历与珍贵图片。留日期间,范熙壬创办了《新译界》、翻译过《资本论》,与同盟会黄兴、宋教仁过从甚密。闻武昌首义,范熙壬追随孙中山先生,从北廷经南京回到湖北先任军政府总务一等秘书,民国成立后投身立法、护法,曾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非常国会主席,是清末民初司法体系的理论构建者与实践者。1924年,范熙壬拥护共和,并专程率议员到天津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逝世时,范熙壬、范熙申、范熙绩三兄弟分别代表国会、海军与陆军为孙中山执绋。范熙壬代表国会起草的孙中山祭文,情真意切,中外关注。
图片3:范熙壬(前排左三)赴天津欢迎孙中山(左四)北上留影
这篇收入《敬胜阁集》《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国会非常会议议员孙光庭等279人谨荐酒醴庶羞昭告于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之灵。辞曰:
昆仑东趋,脉维三分,南极大庾,赤县畇畇。
瀛海外环,苞奇孕秀,挺生我公,邦家重构。
炎黄帝胄,降为舆台,公振其聩,虩虩若雷。
建州旧藩,取明而代,十叶相承,山砺河带。
前有吴郑,后有洪杨,天厌华夏,佹兴佹亡。
公慕春秋,仇复九世,招纳健儿,歃血为誓。
会创兴中,馆辟大同,神州舆诵,靡然响风。
秦搜张良,汉购季布,履险如夷,四方驰骛。
欧美非亚,墨突不黔,揭竿斩木,义旗翩联。
辛亥仲秋,武昌建国,云集响应,民怒尽赫。
公曰归哉,时不再来,定都金陵,宝历遂开。
功成弗居,法尧禅舜,中国一人,抵华盛顿。
武夫擅权,暮四朝三,既谀莽德,复煽殷顽。
公曰约法,未容滥改,摄位海隅,百战不殆。
壬癸之际,国会北归,大波轩起,紫是朱非。
政以贿成,兵毒天下,公驰羽檄,名器不假。
罪人斯得,破斧东山,乘桴远来,共策治安。
昊天步吊,不遗一老,下膏上肓,二竖何狡!
扁仓束手,大命遽倾,国将不国,民为谁民。
避债有台,登闻失鼓,泉涸鱼枯,孰濡孰呴。
某等不幸,丧此导师,茫茫长夜,巨星西驰。
旨酒盈卮,嘉肴充豆,公乎有神,陟降左右。
尚飨。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表示,范熙壬与其父范轼同处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范熙壬的经历则带有更多新式文人的特点。范熙壬受过完整的传统教育,是第一批被派遣到日本的留学生,负笈东瀛,研读法科。由其后人捐赠的四部遗稿,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司法体系理论及辛亥革命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