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紧修葺文物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辛亥革命网 2010-10-01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当时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2011年,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
为隆重纪念划时代的辛亥革命,武汉正加紧修复有关历史文物,一批重大文物修复、保护工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占地7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高度23.3米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正在加紧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计划明年4月竣工交付布展,举办“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史陈列”展;2007年总面积达5.42万平方米的首义广场崭新亮相,去年年底,为进一步彰显武汉这座辛亥革命首义之城的历史文化特色,首义广场再次启动扩建,目标18万平方米,扩建后的面积将是原来的3倍,武昌首义纪念馆、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等也已修葺一新;起义门及楚望台遗址公园今年9月已开工建设,明年7月完工。龙华寺扩建工程正按计划有序进行;总投资约4亿元的首义文化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于明年6月底前完成。此外,抱冰堂、张难先故居、三烈士亭、庚子革命烈士墓、胜利亭、孙中山纪念碑、日知会旧址等辛亥革命历史遗迹保护修缮工程,也将于明年8月底前完成。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首义旧址——红楼即将迎来大修。此次修复主要是对红楼主楼维修,辅之周边环境整治,同时还要完整复原红楼背后早年垮掉的议员公所。武汉红楼位于武昌蛇山南麓阅马场北端。1911年武昌起义后,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大清国号和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此处为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办公地,原为湖北省咨议局,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称“红楼”。位于武昌元宝山南麓陈家湾附近的黎元洪墓,沉寂已久,在辛亥革命百年到来之前,迎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将现有不足2亩的墓地扩建成占地12余亩的民国大总统墓园,总投入约2800万元。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筹)面向全球征集辛亥革命文物已取得丰硕成果。安徽民革党员涂修元和亲属捐赠出17件辛亥革命档案,武汉硚口区吴大雄捐出家藏“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证”、“辛亥首义居住证”。收到的其他捐赠文物还有历史照片、文稿、文献、报刊、著作、证章、牌匾、流通票证、电文、字画、书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