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辛亥精神 振兴和谐中国

辛亥革命网 2010-09-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镇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金秋的武汉,繁花似锦,万木葱茏。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支持;政协武汉市委员会主办;中共武昌区委员会、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的“

  金秋的武汉,繁花似锦,万木葱茏。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支持;政协武汉市委员会主办;中共武昌区委员会、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的“辛亥革命百年论坛”活动在新落成的武汉洪山宾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全国和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武汉市政协主席叶金生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著名历史学家、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章开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步平,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历史学会会长姜义华,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辛亥革命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严昌洪,中国政法大学学会委员会副主席、历史研究所所长郭世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侯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长梁华平等出席了论坛活动。

  辛亥革命后裔代表,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黄兴先生之孙黄伟民,黎元洪先生之孙黎昌晋,熊秉坤先生之子熊辉,吴殿英曾孙吴玖,吴兆麟之孙吴德立等参加了论坛活动。

  厉无畏在讲话中表示:本次辛亥革命百年论坛活动旨在“追忆辛亥首义历史,传承辛亥首义文化,迎接辛亥首义百年”,非常有意义。99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且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们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也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首义精神更突出地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千年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为臣纲”仿佛已成为天经地义,要从如此沉重的传统束缚下摆脱出来,困难可想而知。尽管道路千难万险,但革命党人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达到了革故鼎新的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今天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辛亥首义那种“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创新精神弥足珍贵。

  首义精神还始终贯穿着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辛亥首义前夕,反动派屠杀多名革命党人,英雄们临刑“神色益壮”,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并号召大家“起来革命”。10月下旬开始,阳夏保卫战苦战经月,捐躯和伤亡的将士和群众近二万人,为全国各省响应革命赢得了时间,体现了革命党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一人、一团体、一国家,追求发展进步的道路不会总是一马平川的,当面临坎坷和困难时,我们是选择放弃,还是迎难而上,做出选择通常只是一念之间,此时此刻,需要的正是辛亥首义的这种果敢精神。

  明年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隆重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对于促进海内外全球华人大团结,对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直至祖国统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打响推翻封建帝制第一枪的地方,武汉为辛亥革命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辛亥首义是武汉的独有资源,首义之城是武汉的旷世美誉。首义这张牌,起点高、矿藏深、含金量大,须深度开采和挖掘。武汉在牢牢抓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辛亥革命首义之地的资源优势,用首义精神打造首义品牌,从而传承历史文脉,展示文化积淀,彰显个性魅力,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满怀信心地实现三大历史任务。逝去的英灵不朽,首义精神长存。让我们继续弘扬首义精神,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成就,告慰先烈的英灵。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辛亥后裔们在主题发言中,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继承辛亥先贤遗志,奋力振兴中华,弘扬首义精神,打造首义之都。并且倡议中华儿女们: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敢为天下先,大智大勇的创新精神;改天换地,默默耕耘,锲而不舍的悬公精神;无私无畏,前仆后继,忠贞奉献的大爱精神,胸怀全局,求同存异,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