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书法家倡议建设辛亥革命纪念碑林
辛亥革命网 2010-09-13 00:00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作者:方政军 查看: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前夕,武汉市文化系统知名书法家瞿忠谋等上书市政府、市政协,倡议通过组织全球华人参加诗词、楹联、书法大赛并建立“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系列活动。
瞿忠谋说,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汉,有责任让全世界更加了解武汉以及认识辛亥革命。碑林的创意是传承辛亥革命的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加强全球华人交流与合作。他介绍了策划思路分为几个方面:
组织全球华人参与诗词、楹联、书法大赛,既能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又能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普及、提高与传承;既是对全世界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举措,更是对全世界华人诗词、楹联、书法的专题创作的一次大检阅。
将优秀的诗词、楹联和书法完美融合并镌刻于碑,在湖北武昌首义这一特定的地理、历史、人文圣地建立一座集辛亥革命人物、事件、文化于一体的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题性纪念碑林,堪称是人文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通过建立辛亥革命主题碑林,为武汉创建世界文化名城注入更为厚重的文化内涵,让“辛亥百年纪念碑林”成为世世代代青少年革命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基地;同时也让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景点,如法国的凯旋门已成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一样,该碑林也将成为武汉、湖北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历史文化建筑之一,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可成为继“黄鹤楼”之后又一座历史文化名胜而彪炳千秋。
他的建议思路是,“辛亥百年纪念碑林”分为三大主题:
事件碑林--反映辛亥革命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突出铭记与温故;
人物碑林--纪念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突出感叹与颂扬:
文化碑林--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突出觉醒与展望。
纪念碑林由1座主碑(有别于政府已规划的辛亥革命纪念碑)和100块辅碑组成。主碑高2011毫米,宽11米。阳面为孙中山“天下为公”原题词,阴面“辛亥百年纪实”铭文(以湖北省政府名义撰写)。100块辅碑,每块碑高1911毫米,底座长2011毫米,宽100毫米。辅碑分阳面和阴面,每块辅碑的阳面为辛亥革命百首(副)获奖诗词、楹联之一,阴面为一个大“龙”字(若按碑廊设计则每块辅碑无阴面)。
“1911”象征意义:1911年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年份,以入展1911首(副)诗联和1911幅书法作品的特殊数字作为纪念,特指“辛亥革命当年今日”。以缅怀革命先驱,表达世界华人特别是入展艺术家的爱国热情。
“2011”象征意义:在2011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以入选2011首(副)诗联和2011幅书法作品的特殊数字来纪盛,特指“辛亥革命百年今日”。喻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全世界华人同心同德,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美好愿景。
“100”象征意义: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已走过了百年沧桑与辉煌。将100首(副)诗词、楹联,由100位书法家书写,分别镌刻于100块石碑的阳面,象征着辛亥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永载史册。由100位书法家,用统一规格,不同书体,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章法,不同的释文(款识),书写中国“龙”,分别镌刻于100块石碑的阴面,象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若按碑廊设计则无此项)。
据了解,瞿忠谋的建议已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和市领导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