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9年写200辛亥志士 为武昌首义献礼
辛亥革命网 2011-01-10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黄海斌 查看:
200多位辛亥志士生平叙事详尽、众多英烈事迹图文并茂……昨日,家住武昌城南新居的罗忠声老人,展示了他为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准备的“礼物”——《万众景仰诸先烈》。年过七旬的罗老说,为了收集这些辛亥志士的生平事迹,九年间他走访了江城几百住户,查阅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不计其数。为了查阅第一手史料,他还结交了许多辛亥志士的后人,成为他们家里的“常客”。
借资料成英烈后人家“常客”
“首义成功后,任湖北军政府参谋部参谋官,被授予陆军少将……孙中山先生于1914年在东京寓所指着他对在座的人说:‘这就是打第一枪的熊秉坤’……”这是节选罗老《万众景仰诸先烈》中英烈熊秉坤的一部分。文后还抄录了一首后人赞颂熊秉坤的诗:“长夜沉沉路不平,一枪醒世破黎明;共和英烈知多少?乘鹤熊公万古名。”
“我已经是他儿子熊辉家里的常客了,为了查阅史料不知道去了多少趟……”罗老说,熊秉坤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为了更详尽地记录英烈的生平事迹,他常去熊秉坤的儿子熊辉家借阅史料。
1956年,他与熊辉曾在武昌区人民委员会共事,又是同住在紫阳街的街坊,每次去借资料,熊辉都不忘叮嘱他“想借什么资料,随时都可以来”。
罗老笑着说,熊秉坤家早期的门牌是上花堤24号,后来熊辉也一直居住在这里,他去借阅资料的次数多了,也成了熊辉家里的“常客”。
志士传记有望出版成书
“1952年就到了紫阳街工作,那时候还不叫办事处,直到1995年退休,整整在街道工作了44年……”罗老说,从紫阳街办事处退休后,他被武昌区党史办邀请参与编写《武昌区志》,就是从那个时候他对辛亥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罗老今年76岁,腿脚已大不如以前,平时很少出门。但每天查阅史料、编写辛亥轶事的工作从没间断。交谈中,他对探访过的三烈亭、工程营、文学社、湖广督署等武昌首义遗址仍了如指掌,“这本册子包含了这些年的心血,也是我为辛亥百年纪念的献礼。”
昨日,武汉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园与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将于今年清明举办“2011海峡两岸万人公祭辛亥志士活动”,目前正向社会征集辛亥志士资料、故事及遗物。他们已与罗老取得联系,考虑将其编写的《万众景仰诸先烈》出版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