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学创建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举办

辛亥革命网 2012-05-17 00:00 来源:华大在线 作者:党波涛 周健 聂健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5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中华大学创建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举办。校党委书记马敏,副校长黄晓玫,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孙女陈家益,武汉

  5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中华大学创建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举办。校党委书记马敏,副校长黄晓玫,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孙女陈家益,武汉市政协港澳台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秦锋,武汉市寻访辛亥志士后裔办公室主任李承时等出席,中华大学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参加。座谈会由黄晓玫主持。

  马敏指出,这所由陈氏家族倾其家产创办的中华大学,不仅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私立大学之先河,而且在其后整整四十年办学的历程中,不畏时世之艰辛,先后为逾万名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为国家和民族造就了一大批社会公认的杰出人才。马敏说,如今的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华大学和华中大学以及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办基础上,既继承了中国历代文化教育的传统,又吸纳了外来文化教育的养分,而且也融合了现代文化教育的精华,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的实践过程中,经了一代代的沉淀积累,一次次的发展创新。学校优良校风、学风逐渐形成,并升华为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

  陈家益讲述了祖父陈时创办中华大学的光辉历史。她说,陈时早年留学日本,先后就读于庆应、早稻田等私立大学,结识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先进人物,1909年,经黄兴介绍,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耳濡目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归功于教育的成功,于是萌生回国后兴学办校,以教育振兴中华的宏愿。1911年春,陈时学成归国,秋天参加了辛亥革命,任军政府财政司秘书。1912年5月13日,陈时乘辛亥革命革故鼎新之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既不是官办、又不是“洋”办的现代意义的大学——私立中华大学。1919年,私立南开大学在天津创办,因此在当时有“南有中华,北有南开”的说法。1951年,中华大学与华中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现为华中师范大学)。陈时在40年办学历史中,筚路蓝缕,百折不挠,是中华民族教育园地的一位清苦巨匠,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周恩来赞誉其为“清苦的教育家”。

  中华大学校友、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辛亥志士熊秉坤之子熊辉说,老校长陈时怀着“教育救国、复兴中华”的理想创办了私立中华大学,聘请国内外名师泰戈尔、杜威、孟禄、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讲学任教。40年来,中华大学涌现出恽代英、林育南、陈潭秋、施洋等六十多位革命烈士;这在近代全国各大高校中是十分罕见的。中华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各个层次的人材数以万计,其中有一批被社会公认的杰出人材,如:哲学家冯友兰,《资本论》首译者王亚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诗人张光年(光未然),原红四方面军政委、俄华大词典编辑陈昌浩,诗人沙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万国权。

  中华大学首任教务长刘凤章之孙刘行佶简单回顾了祖父与陈时交往以及祖父对中华大学的深厚感情。他指出,中华大学教学思想和实践中有三点非常值得借鉴,一是为国树人,非图利己;二是培育人才,重视教育;三是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我校历史学院严昌洪教授也认为,中华大学“教育之国”的办学动机值得赞扬,“教育独立”的办学理念值得肯定,富有特色的办学道路值得借鉴。

  《陈时教育思想与实践》作者、我校社会学院副教授娄章胜作了题为《陈时教育思想的再思考》发言。中华大学教授余祖言之孙余品绶介绍了祖父1932年诗作手稿背景并向学校赠送复印件。陈家益向我校捐赠了名人为中华大学书写的26幅题词,李承时捐赠了辛亥革命纪念品。中华大学校友魏辉太向学校赠送书法作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华大学“尊师重道、教授治校、唯才是举、宁缺毋滥”的办学思想和“成德、达材、独立、进取”的精神,尤其是中华大学的爱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今天的中国高校借鉴学习。

  相关文章:

  百年记忆 中华大学的那些往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