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园:南洋同盟会大本营(2)

辛亥革命网 2011-09-15 00:00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春煜 周廷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晚晴园是座纪念馆,但更像别墅——一幢两层式的古老楼房,呈凸字形,建筑形式揉合欧洲古典殖民地别墅与中国及马来风格,讲究对称美而又

  同年七月初,孙中山第四次来新加坡,在晚晴园住了一个半月,同来的有胡汉民。这段时间制定了同盟会简章,并在陈楚楠与其他新加坡支部领袖的陪同下,孙中山前往马来亚作了短暂的一游,以图设立更多的支部。随后在晚晴园策划了几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及反清革命活动。1908年第六次来新加坡,前后住了五个月,其间曾北上槟城、曼谷等地,并在槟城设立了支部。这次与他同来的有胡汉民、汪精卫及黄兴等人,都住在晚晴园。这里远离闹市,地僻人静,是孙中山召集革命同志共商革命大计的好地方。孙中山与同盟会的会员也利用这个地点组织讲座、演讲,向群众灌输革命思想,尤其孙中山主讲的讲座会、往往吸引几百名听众,把大厅甚至楼梯口挤得满满的。孙中山与家眷最后一次住在晚晴园是1910年。

新加坡晚晴园,又名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晚晴园由当时的中华总商会(现在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管。岁月蹉跎,直到1964年12月,为了纪念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活动,中华总商会对晚晴园进行了翻新,重新赋予它生命。

  冯馆长娓娓道来,历历如数家珍。没想到,晚晴园这幢看似平凡的建筑物,却是藏龙卧虎之地,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孙中山三次栖身之处,也是1900至1910年间南洋一带支持辛亥革命的同盟会会员大本营。

  南洋追随孙中山的红颜知己

  随后,冯馆长又领我们参观楼下的孙中山革命遗物陈列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历史伟人一生的丰功伟业。陈列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孙中山家庭成员的介绍,有孙中山所领导策划的历次起义的说明,有重要起义文件的影像,有孙中山的亲笔信,有各种图表、地图以及其他革命志士的相片,从而再现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奋斗历程和来南洋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足迹。而楼上则辟为图书室及会议室,图书室收集了许多有关孙中山所领导的抗清起义运动的书籍和刊物,还有其他的一些专门论著。此外,楼上还增设了一间蜡像室,十分引人注目。室内所展出的是孙中山与同盟会领导成员共商革命大计的群体蜡像,个个神态唯肖唯妙。冯馆长特许我们进入室内便于与伟人零距离拍照留念,在每尊腊像光滑的表面,让我们似乎感到人物的体温,肌肉的弹性。顾盼之间,孙中山身后站着个风姿绰约手执茶杯的女子,牵住了我们的眼光。冯馆长看到我们流露出惊异的神情,便直言不讳的解释说:这位粉黛,在孙中山生命里是一位很重要的女人,也是长期以来被遮蔽的革命伴侣兼红颜知己。她叫陈粹芬,出生于香港,1891年,正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的孙中山,经人介绍认识了年方18岁的陈粹芬。两人意趣相投,在陈粹芬的心目中,孙中山是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于是立志追随。孙中山革命初期,陈粹芬贡献颇多。孙中山到南洋各地和日本、美国奔走,她也一直跟随服侍。陈粹芬以女性的温存与细致,使孙中山在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涯中,获得精神支柱与慰藉。她还多次参加起义,在广州运军火,在日本做交通通讯,随军进攻镇南关,经常亲自印刷宣传品,终日忙碌,从不言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时陈粹芬却悄然退隐。当时有人认为孙中山有负于她,但她却说:

  “我跟孙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外界人言,是不解我。”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陈粹芬说:“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尚顺利,应为他们祝福。”此后,为了给寂寞生活增添欢乐,陈粹芬到槟城后,抱养了苏姓华侨刚出生的女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是为了纪念她和孙中山之间生死不渝的感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远在南洋的陈粹芬失声痛哭,在槟城设坛遥祭7天。

  1960年10月21日,87岁的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1986年,陈粹芬的遗骨,从香港迁回翠亨村孙氏墓地安葬。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

  我们静静地听着冯馆长对陈粹芬这一番委婉动人的介绍,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了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革命女姓的无限敬仰之情……

  (文中陈粹芬言论,转引自知音传媒集团主办的《新周报》第176期《孙中山不为人知的“红颜知己”》一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