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园:南洋同盟会大本营

辛亥革命网 2011-09-15 00:00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春煜 周廷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晚晴园是座纪念馆,但更像别墅——一幢两层式的古老楼房,呈凸字形,建筑形式揉合欧洲古典殖民地别墅与中国及马来风格,讲究对称美而又
 

  整整一百年前,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统治。华侨与这场革命的关系,用孙中山的话可以概括为:“华侨为革命之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过:“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

这组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高分子塑像,展现了1907-1908年间,孙中山等在晚晴园策划推翻满清王朝统治的革命事业。它是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展览品之一。捧上茶水者为陈粹芬

  造访晚晴园

  近年来数次飞往新加坡,记忆中印象深刻之事,是造访神往已久的晚晴园。

  晚晴园,又名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坐落在新加坡大人街12号。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坪旁矗立着的一个高约3米多的赤褐色巨石,正面分别用中英文刻着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题词:“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背面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晚晴园是座纪念馆,但更像别墅——一幢两层式的古老楼房,呈凸字形,建筑形式揉合欧洲古典殖民地别墅与中国及马来风格,讲究对称美而又通风良好,适合热带气候,是19世纪新加坡许多殷实人家的住宅样式。屋外园地约有两千多平方米,树影阴翳,鸣声上下,空气清新。屋宇前的草坪正中央置孙中山铜像一座,更显得庄严肃穆。

  在二楼宽敞的客厅里,冯仲汉馆长亲自接待我们。冯馆长看来年过六旬,满头霜雪,健硕魁梧,待人热情、诚恳。虽说初次见面,却像是相识已久的故旧那样随意而快活。话题便从置于大厅里由中国画家创作的巨幅油画开始。画面以椰风蕉雨的南洋风情为背景,借助栩栩如生的孙中山与华侨群体的形象,鲜明地凸显了“孙中山在南洋华侨中间”的意涵。画家深厚的艺术造诣,令人赞叹不已。“有人曾出100万新元要我让出这幅画,我说这是无价的镇馆之宝。”冯馆长一口京片子,声音温和醇美。后来我才知道,三四十年代他曾是新加坡电台“的丽呼声”的主播员。他引领着我们边参观边作介绍,让我们恍若置身在一个悠远的岁月里。

  晚晴园的前身是“明珍庐”,原为粤籍富商金屋藏娇的地方,“明珍”料必是这位娇丽的芳名。20世纪初,潮籍侨商张永福买下这幢陈设雅丽的楼房作为奉承慈母的寓所,园名“晚晴”(取自李商隐诗句“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的雅意)。

  晚晴园:南洋辛亥革命同盟会大本营

  在近百年前,为了推翻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孙中山风尘仆仆四处奔走,在海外鼓吹革命,筹集起义经费。然而,革命的道路布满荆棘。1900年他首访新加坡,却被英殖民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驱逐出境,5年内不准入境。到1905年,他在檀香山偶然看到新加坡革命性报章《图南日报》所发行的一张日历牌,上有“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题词,此外还有“自由钟”及“独立旗”插图,孙中山看到这份报纸后,“知吾道不孤,至为欣悦”,于是便和该报的创办人张永福与陈楚楠取得了联系。这是促使孙中山多次访问新加坡的来由。

  1906年2月,孙中山第三次访新时,热心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张永福便将这幢独立洋房送给了孙中山,以便他进行革命活动。孙中山在后座楼上住了两个星期。在此期间,孙中山将外来和当地的革命党人召集起来,在晚晴园成立了同盟会支部,是日加盟者47人,其中包括琼侨符养华、符益华、陈毓卿3人(王斧为介绍人)。会员在孙中山面前宣誓并签名,而孙中山以同盟会东京总部总理的身分监誓。陈楚楠和张永福分别被选为该支部的主席及副主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