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埋忠骨:寻访辛亥人物墓葬(2)
辛亥革命网 2011-08-12 00: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查看:
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中,葬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华人领袖、在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反正事件中起重要中介作用的韦玉,以及三位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唐绍仪、蔡元培和陆费逵。唐是留美幼童,南北议和时的北方代表,国民政府的首任内阁总理,1938年在上海被军统特务刺杀,随后由家人将遗体运到香港安葬;蔡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七七事变后移居香港,1940年逝世于此,其墓成为不少文化人凭吊之地;陆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早年曾在武昌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后倾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也是因抗战避难香港而逝于斯的文化名人。
每一个坟场都见证一段历史
“在我眼中,每一个墓都是一个曾经活在世上的人的见证,每个坟场都有一段历史,而香港的坟场内容之丰富,出乎一般人想象之外。在香港的坟场里,我们不难找到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当中长眠于香港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人物为数不少,正正凸显了香港与辛亥革命的密切关系以及香港在近代中国史上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丁新豹表示,通过对这些人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香港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独特性。
丁新豹指出,这些人中,有些是孙中山的长辈,如王元琛、关元昌、温清溪等“香江六老”,都是“剪发不易服会”的核心成员;有对孙中山早年思想影响很深的何启、王煜初、区凤墀等;还有如杨衢云、谢缵泰这样香港培育、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的精英。
林护之墓
丁新豹称,香港东西汇流的氛围,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西式的书院教育和蓬勃的出版事业,成为孕育革命家的温床,孙中山曾言其革命思想孕育于香港,盖指从1883年至1892年在港求学之时。而郑士良、赵声、洪全福等人在举事失败之后避难于香江,也可看出这里是革命党人重要的休养生息之地。这里也是近现代中国失势政客的桃花源,陈炯明、许崇智、李福林、张永福等皆如是。至于财政,香港的商人在同盟会时期及广东政府时期,协助筹措经费,功不可没,还有一批四邑商人加入东盟会香港分会,在辛亥革命前夕奉孙中山之命组织了四邑商工总会及羊城保险公司,利用乡里组织名义支持革命,后来很多人在二次革命、护法政府中都担任重要角色。
杨衢云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