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闪耀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文史春秋》 作者:肖荣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培养将帅最多、级别最高的讲武堂。这个讲武堂不仅是“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
 

        在国人眼中,大多以为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在北京,最早培养军官、将帅级别最高的是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其实,中国最大的四合院是在云南昆明,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将帅最多、级别最高的也是讲武堂。这个讲武堂不仅是“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培养了国内外一大批开国元勋,而且在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上,现在依然有着许多可供从事现代建筑的人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云南陆军讲武堂坐落在美丽的翠湖公园旁,占地面积达 7 万多平方米,是一座极其标准的走马式转角正方形建筑,分东、西、南、北楼。每楼长120米,周长近500米。西、南、北三处两层楼高10米,东楼3层高16米;东、西楼宽12米,南、北楼宽10米,外观十分协调,内部却不对称,这种建筑手法实不多见。东楼墙体全用每块数百公斤的大青石砌成,南楼墙体则用土坯而垒,西、北两楼墙体则是青砖夹层,土、木、砖石、石木结构为一体,在古式建筑中极为少见。尤其是这幢四合院的根基,全部采用云南特有的沙松制成的梅花桩,经历近百年风雨剥蚀而完好无损。除此之外,讲武堂青瓦楼宇和黄色墙面,围着1.2万多平方米的院子。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这座四合院比北京老四合院多600余平方米,是中国现今最大的四合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西洋式的拱形窗户以及全部包在墙体内的柱子,则更说明这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如果有人要问:这座老建筑的房屋有多少间?教室有多少间?宿舍有多少间?所有这些,由于年代太久,经多次改造、多次复修变化太大,现在的人谁也没法按当时的原貌细说清楚,但二楼上那条贯通东、西、南、北全长约500米的长廊,堪称中国最长的楼中通道。特别是这座建筑四边转角处竟无一点伸缩缝,更加体现了它完美精湛的建筑艺术。用专家、学者的话说,这座古老的建筑不仅在90多年前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就是在现代建筑中,要用此种手法建造如此宏大的楼阁,也是十分不易的。令人遗憾的是,这座讲武堂的档案早已荡然无存,它的很多特点和奇迹,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百年之秘”,诱惑着人们去追寻那叱咤风云的光荣历史。

  清朝末年,“讲武”创建

        清朝末年,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湘军、淮军头目,掀起了“洋务运动”热,清政府敕令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相于当于师),先后创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学校,如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等。当时,清廷的“新军”始建云南,亟需培养大批新型军官,云南藩台沈秉堃几经奏请清政府,获准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

        讲武堂于1907年破土动工,1909年全面落成。同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讲武堂迎来首批学员。云贵总督高尔登为总办(校长)、李根源为监督(教务长),实行校长负责制。护国运动时期,先后为川军代办速成班两期,培养军官400多人;先后在贵阳、泸州、韶关、广州、徐州等地设主分校,创国内军事学校在外省设分校之先河。据记载,报考讲武堂的学员精益求精,最初设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甲、乙、丙3个班。甲班:学员选调第十九镇队官(连长)、督队官、管带(营长)中文化较高者复训,分步、骑、炮、辎重四兵种,第一期 66名、第二期49名,共115名;乙班:学员选调巡防营中具“功名”者,如监生、贡生、武举等并经考试分别复训,第一期61名、第二期 33 名,共94名,全为步兵科;丙班:除接受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生并入的学生200多名外,对外招考具有中等学堂学历且体检合格的青年录取142名。入校后与前者编为两个队,第一队187名,第二队155名,共342名,与甲、乙班复训军官不同的是:丙班接受“养成教育”。也就是说,学员必须进行从列兵、军士到军官的全面系统教育,同时还开设数、理、化及外语(英、法语)任选一门,考试合格后,分到第十九镇各部受入伍期新兵教育3个月,期满后回讲武堂进行军官教育。后来,讲武堂及黄埔军校,均沿袭此规定。为适应“新军”各部军官迫切需要,讲武堂还开设了“特科班”(尖子班),朱德、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等一大批名将,当年就是“特科班”的学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