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自在 赤子情怀——缅怀我的父亲王志纮
辛亥革命网 2024-12-31 09:4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璟如 查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写下此文缅怀我的父亲一一王志纮。
父亲生于1963年12月2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曾外孙。他于2024年9月17日清晨7时,在家人及亲朋的无限不舍中,于苏州昆山与世长辞,享年仅60周岁。
父亲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正直善良,光明磊落。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位深受亲朋好友喜爱的“开心果”,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不绝于耳的欢笑声。大家都觉得他是那么的幽默,甚至应该被“上海滑稽戏团”破格录取,把幽默和欢乐传递给更多人。父示自小活泼调皮,在他的父母、哥哥姐姐等众多亲人的关爱下茁壮成长,长大之后可谓文体兼备。在我印象中,父亲常常表达自己擅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唱歌等各个文体项目。小时候,母亲带我为父亲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的投篮机,最后,父亲只进了两个球(一共有十球);父亲说过他小时候勤练过几个月的小提琴,后来因胡萝一样可爱的小短手阻碍了他成为小提琴家的无限可能。我一度认为他对于“擅长”两个字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但是,后来我明白了,他的确是生活中的大艺术家——他抱着襁褓中的我,就能原创歌曲一首,并以此给了我独一无二的爱称“妹妹头”;他可以在客厅里原地不动半小时,双面击球独自打羽毛球;他也可以在家用最时髦的无线话筒高歌九零年代金曲,获得满分。父亲对于生活的热爱,在这些细节中一览无遗,一幕幕活生生仿佛就在眼前,久久不能消散。
父亲高高大大的个子,和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大少爷”一般洒脱的脾气,让我以为他是不会做家务,不会照顾人的。但十年前,在母亲身体抱恙,全家都陷入难过悲伤之时,父亲默默扛起了家中的重担,从一个不会做家务的大少爷,变成了一个会“买汰烧”的大管家。他定期陪伴母亲去医院做检查,为母亲做的伤口护理甚至得到了医生的一致好评;急性子的他也耐住了性子帮母亲和家人烧营养餐,厨艺甚至超过了众多本帮菜大厨;他更是在母亲经历病痛,转危为安之后,哭成了个一米八的大宝宝。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岁月之后,我们都越发珍惜平平淡淡的每一天。父母每晚散散步,说说笑笑,享受退休生活的惬意,一切都很祥和。然而,人生就是这样出其不意,原本生龙活虎的父亲却独自前往了另一个平行时空。
再说说大家眼中我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父亲从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兰生集团,在同一家公司兢兢业业直到退休。他的确是把自己青春和热情最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本职工作中 印象中。父亲没有太强烈的事业心或企图心,在家里也不太听他多聊工作,但以我数次去他办公室参观体验的经历,能感受到他和同事的融洽亲近。可能就是因为他的直爽和真诚,让他和同事们始终能友好自在地相处。临近退休以及退休之后,父亲把更多时间放在社会活动上,广交贤友,他很珍视民革党员以及辛亥后裔的身份,始终以此为荣,也愿意为此多多分享和交流。他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愿意与他多交流多亲近。这在我父亲看来一直就是最开心最骄傲的事情,运甚于功名与财富。
父亲的朋友遍天下:这句话一点不夸张,尤其是在父亲病重的半个月里,医院和家里来了好多亲朋好友探望。患难见真情,从中我也看到了大家对父亲的真情实意,感动不已。如果说平时作为小辈的我,尚不能理解爸爸有多少好友,那现在我能真切体会到了——从发小,幼时的同学伙伴,到大学的金刚兄弟,到进入社会后的同事搭档,再到社会各界的文人雅士、同道友人,抑或是社区里的棋友们。父亲交友只论真心与真诚从不在意是否达官显贵。赤子之心,一直伴随着他。
我敬爱的父亲,女儿在您的培养下已成家立业。我本想在您中老年多尽尽心,让您和妈妈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可未曾想您就这样匆匆而去了。短短半月,如梦如幻,这几天时常会有一个念头:我是在做梦吗?
我敬爱的父亲,您走得太急,甚至没有留下给家人们的嘱托。我们多想您能够继续留在这个世界,我们还有好多的话想对您说,还有太多的事要为你做。原本以为还有20年、30年甚至40年,可您就这样匆匆而去了……
我敬爱的父亲,您一定是渡劫圆满,位列仙班了吧。以后也许就是修仙小说中的男主角了,忙里偷闲给我们透露一些天机可好。您安息吧,我会照顾好妈妈的,虽然可能不及您做的十分之一,但我们在凡间定会好好生活的。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我亲爱的父亲,您一路走好!
(作者系民革长宁区委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