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革命与共产主义

辛亥革命网 2015-12-29 11:3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景科 查看:

我们有幸发现了1923年《孙中山与共产党》,1926年《孙文主义与列宁主义》两册稀见的书,说明中国共产党为继承孙中山革命遗产的唯一地位是客观事实。
  我们有幸发现了1923年《孙中山与共产党》,1926年《孙文主义与列宁主义》两册稀见的书,说明中国共产党为继承孙中山革命遗产的唯一地位是客观事实。加上笔者在这些年的孙中山研究中,发现和累积了一些孙中山思想与共产主义理念的历史文献,在这里用历史文献说明孙中山与共产主义关系。

  中国共产党至始至终坚定地申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而忠实的继承孙中山革命遗产和实现统一国家和振兴中华的政党。事实上,自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在国际地位和现状并没有带来根本的改变。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前的艰苦卓绝的流血牺牲和秉承孙中山遗志的继承奋斗中,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发展到2012年,在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上,与孙中山先生最初提出的目标又一次相合:振兴中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且是我们在本世纪前半叶的全民族的奋斗目标

  首先,要明确人们对孙中山称为国父和慈母的问题,一般文献或报道认为,“国父”之提法,最早提议是1936年11月12日,在国民政府举行的孙中山诞辰7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了演说提出的。但笔者拥有的1926年11月12日出版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年谱》,本身就以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名义提出了,而1926年4月远东书局出版的《孙文主义与列宁主义》开篇阐明:“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慈母列宁先生,…….手创中华民国,国民革命的指导者,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慈母孙中山先生”,而且提出“惟有列宁先生与中山先生乃是我们被压迫者的慈母,惟有我们的慈母乃能怜爱我们,深知我们的痛苦,指示一条生路给我们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把孙中山和列宁并列为“被压迫民族的慈母”。所以,孙中山的主义,思想和革命与共产主义是有不可分割关系的。

  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创建的时候,该同盟会的纲领就含有社会主义政党或团体的性质。如“采用国家社会政策,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平权,力谋国际平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党在当时提出的,而同盟会中的社会部主任干事张继就是当时醉心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人,而马君武既是同盟会章程的起草者,也是共产党宣言的最早翻译者,所以,同盟会章程最后一段引用的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大会上,就申明,关于民族主义,是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而且提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这就是说是西方被压迫阶级与东方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以求世界大同,这与共产党宣言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一个含义,正由于孙中山成功领导了中国的辛亥革命,列宁才在在这个口号上发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关于民权主义,孙中山则表达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所得而私也。关于民生主义,孙中山则直截了当申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孙中山还表达“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代替社会主义,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要把这个问题的真性质表明清楚,要一般人一听到这个名词之后,便可以了解”,因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方式,以发达中国产业,而求得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一种法子”。

  对于孙中山,列宁在《革命后的中国》一文中说“中山先生,为东方民族革命之唯一首领”。孙中山在早期的革命初始活动中,曾花费很多时间给李鸿章等清朝官员上书提建议,但这些官员毫无理睬,这种改良救中国的思想或理想,是一条死胡同,所以,必须“革命”。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也包含着那个时候了解”欧洲共产主义幽灵”的人,流血牺牲屡败屡战,最终经过四十年的奋斗,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然而,革命的结果是政权落在了封建买办心里仍然是封建帝制的袁世凯等军阀的手里,因此,1923年,出版了一本书《孙文与共产党》,这本书告知世人,孙文接受共产主义,而且革命党和原同盟会的老党员都醒悟了,都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因为“老党员奔走革命半生,未尝痛痛快快执过政权”,因此,廖仲恺胡汉民等“震于赤俄成功”,始接受陈独秀加入国民党,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出路。所以,在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后,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的中共党员已经占绝大多数,而且孙中山派代表团参加了第三国际也就是世界共产党大会。这一个时期,孙中山在国民党大会上演讲说“本党主义中之民生主义,包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包含共产主义,故共产党与本党主义不相违背,本党党员跨兼其党,协助进行国民革命实无妨碍”(民国十三年一月二十九日“现象报”)。

  孙中山在1924年8月30日还说“同志们说我的民生主义不是共产主义。他们不了解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原则上不存在任何差别,差别只在于其实现目的的方法不同”“ 俄国革命的经验告诉他们,俄国革命所从事的大部分工作是民族主义的工作。因此,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承认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并决定加入我党。另一方面,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决定接受共产党员加入我党。现在如果有人说我的民生主义不是共产主义,那么这位同志的‘民生主义’可能与我的民生主义不同。如果在全会以后还有同志说不了解我的主义,再无端挑起是非,我们就将采取对冯自由一样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列宁领导的俄国大革命是互相支持和相互影响的。列宁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候,在真理报上说“可以说,地球上全人口四分之一已经由沉睡转到光明,活动,奋斗的路上了”。

  刘少奇曾评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1914年,孙中山还表达过 “对于社会主义,……极抱乐观。”1914年5月他流亡日本并表达“我向你们大家发出呼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请把你们的精力花在中国身上,请派你们的优秀人材来中国各地服务,助我一臂之力。”“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痛苦也才能减轻。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凡此表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追求是始终不渝的,又是极其热切和真诚的。 俄国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更加经常把自己的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如1919年他说:“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1921年又说:“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

  现代历史辩证法的文献已经阐明:民主革命必然会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规律。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其所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涵之一,孙中山先生革命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如果孙中山早十年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提出的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可能的!



1923年和1925年出版的两本书
 
  (作者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