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又明收藏珍贵的井勿幕先生遗照(2)
辛亥革命网 2010-12-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高启宏 查看:
晁晓愚寄遗照信
晁暁愚信件上赋辞为:斯令我邑,旋来就义。 烈矣惨矣,永存浩气。 琛此遗迹,将勿翦熄。 民国三十六年新春 晁暁愚(晁暁愚印 白)寄自西安
从这些资料来看,这张遗照流传有序,经历多人之手,时间跨度长,先是在民国九年(1920年)春,李元鼎先生题诗、高又明题字收藏。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二十九日,晁暁愚在西安写信并将此照片寄给在南京的于右任先生,嘱其赠送国民党党史馆,于右任背面题注记载此事,随送党史馆,国民党撤离大陆时,1948年底,蒋介石指示全部史料运至台湾,又随转运黄金及珍贵资料的轮船运到台湾,现在保存在台湾台北国民党党史馆,位于台北市中山南路11号荣发大厦六楼。在流传期间,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曲折,有待我们后人的发掘和考证。
井勿幕(1888~1918)原名泉,字勿幕,后易字为名,又字文渊,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人。井勿幕4岁父殁,是井岳秀胞弟。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8月20 日由陕西同乡康心孚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南京临时国民政府稽勋局副局长,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1918年11月21日应郭坚信邀赴兴平南仁堡开军事会议时被叛徒杀害,享年30周岁。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近现代名人,辛亥革命先驱,陕西早期同盟会核心人物,1905年冬经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高任军政府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走于东、西路战场,被誉为陕西革命军中制造军火的首倡者。为嘉勉其功绩,孙中山亲书“博爱”二字相赠。靖国军时期,高任总司令部军械处处长、兼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玉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高又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工局局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前后,高与友人窦荫三、寇遐、南汉宸、杜斌丞、韩望尘等人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厂、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等,希图发展民族工商、文化事业,实业救国。有《如是我见我知录》等著述留世。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 国民党的元老,书法大师、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以反对袁世凯。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善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人欢迎。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晚号“太平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