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辛亥题材代表作《蔡锐霆就(2)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漆跃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展开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的《李铁夫》大型画集,一幅触目惊心的通栏油画《蔡锐霆就义》,止不住立即给读者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中

  李铁夫油画《蔡锐霆就义》,其依据的参照是与油画画面一样的真实摄影照片。1914年1月18日,蔡锐霆被袁世凯秘密枪杀于九江公署,当局拍下了蔡锐霆西装革履倒在血泊中的现场照;同时,就义前也拍了一张坐在公署衙内门前的照片,也一如被杀后的西装革履带手铐脚镣。两张照所不同之处,一是刑前的头戴礼帽,一是刑后礼帽掉地。蔡锐霆临死不屈,并始终保持革命党人的凛然正气和气度。其实,刑前,九江镇守使按袁世凯的指令再三进行了诱降,却遭到了蔡锐霆的怒斥。顾祝同挽联“鲁连抗节不帝秦,愿蹈东海;杲卿断舌猛骂贼,死重泰山”即指此场景。

蔡锐庭之外孙、蔡昭仪之子漆仕通全家合影(1958年摄,中婴儿都为本文作者)

  蔡锐霆就义前后的两张照片,20世纪50年代初期,尚保留在我祖父家,后遗失。2007年12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晚清七百名人图鉴》一书,通过档案资料,将蔡锐霆刑前照收入其中。李铁夫创作油画《蔡锐霆就义》时,当是依据了当年的历史照片。2007年3月8日,《中国书画报》发表了广东美术馆副研究员王嘉所撰《中国油画家李铁夫》一文,对油画《蔡廷锐就义》作了如下描述:

  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历史意识,李铁夫对历史画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油画《蔡锐霆就义》(1946年)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之作。在画面背景的一系列由白、黄、绿、蓝、灰色构成的凉冷调子中,暗红的血色以及烈士已经僵冷的身体,以朴直的叙事方式表达了李铁夫对革命同志的怀念和对革命烈士的缅怀。这件作品创作于南京,于同年9月在南京举办的画展中与李铁夫曾经在美国入选过展览会的31件油画同时展出。作品高100厘米、宽177厘米,是李铁夫现存作品中的巨制。而即便是这样大幅的油画作品,据说也只用四天左右即告完成。也有传闻认为李铁夫在绘制《蔡锐霆就义》时采用了可能来自报刊的新闻照片作参考,尽管如此,透过笔触表现出来的秩序感和层次感,还是以铿锵有力的节奏爆发出不可抗拒的力量。李铁夫追求在“一笔触”当中同时解决“造型、明暗和色彩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这在他的历史画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此画时,李铁夫已逾76岁高龄,他把对历史的回顾、对生命的感悟、对艺术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凝铸在一起,表达了艺术与人格的内在统一。

  1952年6月16日,李铁夫病逝于广州,终年83岁。临终时他把自己身边的100多幅作品献给了国家,其中包括历史巨画《蔡锐霆就义》。《蔡锐霆就义》是李铁夫关于民主革命题材的唯一作品,也是其重要代表作。2008年8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特聘书画家马任达在《南方都市报》发表《守贞抱白的殉道者,踽踽独行的寂寞人》一文,对此画评价道:“沧海遗珠《蔡锐霆烈士之死》,那独特的构图,足以独树大纛!”

  2010年秋,我应湖南美术出版社之约请,到深圳写作《一个人的艺术世界——应天齐人生传奇》一书。应教授是我相交多年的兄长,于是将《一门义烈》书稿的设计求教于他,并请其题写书名并序,应教授欣然应之。半个多世纪前,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为蔡锐霆创作了历史巨画《蔡锐霆就义》;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著名艺术家应天齐,又为《一门义烈》题写书名并作序。这是一种历史的缘份,于辛亥革命百年祭无疑也是颇具纪念意义的。

  《蔡锐廷烈士之死》作品标明创作于1946年,规格为100×177cm(麻布·油彩),现收藏于广州美术学院。

  需要说明的是:在李铁夫多部作品集里,及有关文章中,都将蔡锐霆误写为“蔡锐廷”或“蔡廷锐”;而画名也各有不同,有《蔡锐霆就义》、《蔡锐霆烈士》、《蔡锐霆烈士之死》三题,应以《蔡锐霆就义》为准。特此更正,以为历史之厘清。

  (本文作者漆跃庆,笔名秦越人,江西作家,为蔡锐霆将军之曾外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